论和谐校园对我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摘要]:在当今人们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更受关注的时刻,本文从我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出发,论述了和谐的校园环境,对教师健康心理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和谐 心理健康 时间引领我们走进了21世纪,面对着千变万化的世界,每一个现代人都面临着众多严峻的考验,以及比以往更加沉重的心理负荷。而幼儿教师也是备受关注的人群之一。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等,都会引发忧郁、焦虑等一系列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石,更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助长剂。因此,如何从心理上调剂自己,形成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成为教师们力求解决的问题。 一、我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生理、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健全状态,是个体在谋求健全发展过程中,生理、心理与情绪上之健全结合。我园教师38人,全部为女教师,以中青年为主。由于女性性格的共性特点:认真,细致,敏感,不够大度、宽容,因此易形成人际圈的小团体,比较零散,欠缺凝聚力;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情,不能释怀,形成矛盾,影响自己的情绪,幼儿教师极具行业的特点,构成了人员性别的单一性。 幼教体制改革及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教师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冲击。随着体制改革“以园养园”的日益明朗,幼儿园也将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可以说,古往今来,任何一次的改革都是人的思想和精神的大换血,需要大家的毅力和决心,幼儿教师的心理尤为显得脆弱。此时,创设和谐的校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和谐校园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幼儿园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谐校园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校园物质和精神环境。 (一)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 幼儿教育是社会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它不能仅仅服从教育规律,还必须服从经济规律。幼儿园依靠社会力量办园的趋势已成定局,在经济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办园的改革势在必行——从单位提供逐步变成社会提供,这种转变意味着财政制度的大转变。幼儿教育进入市场并按市场规律运行已成事实,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何面对改革?哭诉怒骂于事无补,幼儿教师必须从一个全新角度来审视幼教事业,冲破固有的思维框架的束缚,加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的教学水准、得体微笑的服务、准确到位的宣传、训练有素的沟通,优质的品牌效益,赢得家长和市场。 论和谐校园对我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 | 下一篇:论高等教育中财务会计学的教学模式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和谐 校园 教师 心理健康 意义 | 2013-02-10 12:18:3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