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老人们常说:孩子“三岁看到老”。意思是说从孩子3岁起可以看出孩子的将来。这句话虽有些偏颇,但并不是没有道理。目前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独”的现象表现极为明显: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固执、娇生惯养、骄傲、不合群,缺乏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差等等。这些都是有害于个体正常发展的。如何在幼儿园寻求更有效地德育教学方法,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个体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走出校园,走进家庭。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工作中有个惯例那就是对幼儿进行100%家访。我们之所以选择到幼儿家里去的方式,是因为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更易于接近我们,有利于我们之间联络感情,我们一边玩,一边了解,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日常喜好、进餐情况、身体状况、行为表现、个性特征,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向家长介绍了新入园幼儿要经过接触期、适应期、稳定期这样一系列时期的磨合,在过渡调整阶段中,我们家园双方要在共同鼓励幼儿积极情感的同时,还要注意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更要注意良好行为的养成。 二、循循善诱,持之以恒。 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是使用率极高的成语,在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过程中,我们把文章做在“善诱”上。那么如何“诱”呢? 比如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例如:我们选用了一种将幼儿的名字溶进故事情节的方法,以此来鼓励幼儿形成团结友爱,帮助弱小等品行,同时鼓励幼儿已有的进步。故事的名字叫“小猪匹克”,故事讲的是主人公小猪从样样事情都依赖别人到最后能帮助比自己更小的小毛头,我们分别为故事中的大象、小羊、小兔、妈妈等角色都起了班上幼儿的名字,当大家听到自己或同伴的名字出现在故事中的时候,都兴奋不已,给予了故事更多的关注。因此,故事中的小猪转变后的行为表现所蕴含的教育要求如助人、自理等得到的表扬和肯定,就更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教育效果也就更加明显。如何“恒”呢?研究表明幼儿从3岁开始有了社会性,开始关心周围的小朋友,逐渐地能和小朋友玩了,也产生了最初的同情心。但实际生活中,幼儿却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是增强其社会生活能力的基础。而开朗、热情、有勇气、有同情心、自信、有主见才是有魅力的人格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综合起来,是构成人的社会生活能力的根本。由此,我们可以为幼儿多创设在集体中生活的机会,使他们从自我为中心逐渐走向客观,使他们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协调自己的言行。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精神胜利法的来源 | 下一篇:论和谐校园对我园教师心理健康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家园 合作 共同 培养 幼儿 良好 行为 习惯 | 2013-02-10 12:19:0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