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小”有效衔接 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各自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大量的幼儿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幼儿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地减弱。 幼小衔接的关键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要按幼儿年龄特点进行,小学教育要按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在这期间,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核心,为儿童入学作准备,以帮助儿童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 一、培养幼儿的入学愿望,提高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这倒不是他们有渴望知识与追求理想的自觉,而是好奇。在与幼儿交谈时发现,他们想上学的动机有两个:一是为了表明他们“长大了”,以次获取炫耀的资本;二是新鲜感和好奇心的自然延续。他们以为上小学“很好玩”,背书包“很神气”,缺乏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作应有的认识。而少数幼儿与上述情况相反,害怕上学,留恋幼儿园的生活。这两种心态都不好。因此要理顺幼儿认识,调整幼儿情绪。让每个幼儿都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的来临。创造机会亲自带幼儿去小学参观,使其熟悉新环境 。同时,引导幼儿不满足于获得的零星的知识,让他们懂得入学学习系统的大量文化知识,是为了长大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你快当小学生了。学生是干什么的呢?你不是将来想当医生、飞行员、老师……吗?那就得进学校学习。这样使幼儿直觉地了解到知识本身的价值,同时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向往。此外还要告诉孩子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使孩子有充分的信心迎接小学生活的来临。 二、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1.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的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就要毕业了,马上进入小学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他今后入小学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成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幼儿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 论“幼小”有效衔接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 | 下一篇:柳永的《八声甘州》和《雨霖铃》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小 有效 衔接 | 2013-02-10 19:31:0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