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所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教育方式,它是我们所要求德、智、体、美、劳中一项必不可缺的课程。那么理所当然的,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它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你,它表现出与数学,象棋等极其相似的高度抽象性,另一方面它又是能够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的反映人的情感的一门艺术。音乐中主题的发展,和声的布局,调性的安排,曲式的结构都呈现出极其严谨的逻辑特征。所以音乐学习。无论是感受还是表现?或者制造音乐的这种逻辑形式特征,无疑对于提高人的理性是极其有益的。 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可是,怎样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呢? 从主题上说,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那么实践中,音乐教育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呢?首先:我破门要意识到主体性的问题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一个观念问题,所以问题不在乎于打破和重建现有的知识,课程体系,而在于教师如何以主体性的观点来驾驭现有的课程体和教材的问题。同样的课程,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方法,不同的人来教,其结果也可以是很不一样的,即使再好的方法被缺乏主体性教育观念的老师来利用,还是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这一点在音乐教育界有着深刻的教训! 在音乐教育中,是没有一种现成的主体性的音乐教育方法,而只能依靠老师的主体性观念去把握,去创造,去运用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主体性的教育观念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素质以及对文学,美术,戏剧等相关学科的了解和修养。因为对音乐本身掌控和了解的越多,越深,越透,就越有助于教师掌握音乐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而利用这些特殊规律找到促进儿童主体性发展的有效方法。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了解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水平和儿童的 整体发展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儿童在她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 音乐教育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一次表演的机会。二,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为每一个幼儿提供一次受表扬的机会,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批评及否定,消极的语言。看到幼儿的任何一点微小得成绩,都不要忘记给予及时的表扬。三,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不要强求每一个幼儿都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程度喜欢你教给他们的每一首歌或介绍给他们的每一首音乐曲,应当允许幼儿有他们自己的选择性! 事实上,幼儿音乐应该是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幼儿音乐,二是用音乐来进行教育,这两方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我们既不能把音乐看成纯知识性与艺术性的东西来追求,也不能追求脱离了音乐特质以外的所谓创造性,而是要遵循音乐艺术的特殊规律,真正做到教音乐,并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音乐教育历来太重视技艺的训练,这对儿童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北京161学校的特级教师米黎明老师积累的童声训练的科学,40年来一直在传承的事实表明:音乐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情感表现从来都不可能,也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手段。音乐对人的情感陶冶等诸多教育意义事实上都是对技术的不断锤炼中获得的,幼儿也不例外。 论《幼儿音乐教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电子商务经济效益分析 | 下一篇: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音乐教育》 | 2013-02-10 19:34:0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