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脱靶”现象 [摘要]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认识活动的组织是否科学、合理,而且取决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重视合作但不忘传授,让学生学到有价值、必要的数学。本文主要针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脱靶”现象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必要 价值 【正文】彼德18岁参军,在随后几个月里,他接受了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士兵的训练。除了射击以外,他在其他项目上做得都很出色。一天,他和战友们练习射击,除了彼德,其他人打得都很好。彼德朝着靶子打了9枪,一发也没命中。于是教射击的军官说:“你简直是无可救药了,彼德!别再浪费最后一发子弹了,到那堵墙后面用这发子弹向你自己开一枪吧。” 彼德感到很惭愧,他去了墙后面。几分钟后,这名军官和其他士兵听到一声枪响。“天啊!”军官叫道,“难道这个笨蛋真向自己开枪了吗?”他急忙跑到墙后面,发现彼德安然无恙。“实在对不起,长官,”彼德说,“我又脱靶了。” 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我们感觉很可笑。但是针对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脱靶”现象却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一】 一位老师在一次苏教版第五册《两步计算应用题》公开教学活动中出示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张师傅3小时加工了15个零件,李师傅4小时加工了24个零件。根据条件请问:张、李师傅中谁是老师傅?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开始集体交流。 生1:因为李师傅每小时做得比张师傅做得多,所以李师傅是老师傅。 生2:张师傅是老师傅,因为他年纪大,做得精雕细刻,所以做得慢。 生3:既然是师傅,就应该每小时比徒弟干得多。 …… 【解读】 从表面上看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讨论的热情高涨来看这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示范课。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数学,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积极的体验。但果真如此吗? 【案例二】 在一节《多位数读法》的复习课上,王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11280并让同学们把它读出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要回答这个问题。 生1:我把它读作一万一千二百八十。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脱靶”现象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 下一篇:浅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绘画活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数学 课堂教学 脱靶 现象 | 2013-02-11 09:51:1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