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增强合作意识,学校应构件教师合作机制,开展教师合作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合作意识 合作机制 合作活动 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靠的是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在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教师已不能再“单枪匹马”地进行教学,而必须合作才能成功。 1、激发教师的合作意识。 教师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不是行政限制和强迫的产物,而应该是教师共同价值观念的产物,是自发、自主、自愿形成的,但在教师合作意识形成的初期,学校应当加强引导,帮助教师认识到合作的好处。 (1)、从教师自身发展来说,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有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取长补短等。要帮助教师树立"双赢"思维。改变一些教师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式。植物界有一种"共生效应",即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萎死亡,而与另一种植物一起生长时两者都会生机勃勃。教师之间合作得好也可以产生这种"共生效应"。不同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教学思维方式、教学风格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即使在相同教学小组层面开展合作教学,小组成员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形成思维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思想,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2)从学生发展来说,虽然教师工作内容有所不同,但教师的工作对象和目的都是一样的,即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发展,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之间应当协调合作、团结一致。 2、构建教师合作机制 (1)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民主的学校管理是建立教师合作机制的重要基础。学校管理应遵循民主和科学决策的原则,让每个教师都有提出自己要求和意见的机会,并且能充分尊重他人的要求与意见,实行经常的、真诚的平等和协商,才能保障教师合作机制的形成。 (2)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往往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依据,评价形式一般是学校评价老师,这种评价机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难以对教师形成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不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改进工作,以至教师之间难以形成合作意识。改革现有的教师评价机制,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才能为教师的合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第一,在评价主体上,不应只是学校评价教师,而应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即把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评价信息,从而主动加强与学校、同事、家长、学生的联系与交流,增进教师合作意识的形成。 二,在评价内容上,由单纯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转向教学成绩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三,在评价方式上,有期末的终结性成绩评价转向日常、随机抽查的形成性评价,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评价、评定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直接的导向、激励和控制作用。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作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 让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汉语言文.. | 下一篇:浅议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合作 促进 教师 专业 发展 | 2013-02-11 10:03:5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