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 [摘 要] 在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出发,改变教师的唯一主角现象呢?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 下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 双边关系 主体地位 角色转换 前几天,我听了学校同事的一堂美术课。课堂上,老师恰如其分的提问,在我看来,学生们一定会踊跃的回答并参与讨论,可事实出乎意料,只有二、三名同学回答了问题,更多时候是老师指名回答或是越俎代疱。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洗耳恭听。仔细想想,在我们小学美术课堂中此类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根据我从教多年的经验,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的:低年级小朋友可以占大多数,中年学生占一半都不到,而到了高年级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为什么越到高年级,学生就越不愿回答问题呢?是学生没有答案吗?显然不是。是旧的“一言堂”、“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法,使他们习惯于坐享其成的听权威答案;是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使他们习惯了当“配角”。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什么样的师生角色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焕发出孩子“拥有自我”的精彩呢? 在课程改革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建议:“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出发,改变教师的唯一主角现象呢?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 一、生先说,师后评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欣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于是许多老师感叹:欣赏课难上啊!有 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换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谈如何有效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 下一篇:谈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感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美术 课堂教学 师生 角色 转换 | 2013-02-11 10:13:5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