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实验 加强实践指导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离开了思维和动作的联系,人的思维就无法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究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基于以上的观点,我尝试一改过去那种教师讲数学,学生听数学,并解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进行数学实践教学,让学生操作一些具体的实物或运用电脑软件,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提出猜想或提出自己的看法、结论,在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我想,这就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目的所在。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了以下的实践与尝试。 一、在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学者吉尔福特认为,创新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性。它包括:(1)发现问题的能力;(2)对特定问题顺利做出各种反应的能力;(3)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4)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5)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和机制的能力;(6)能弄清事物的内在含义和进行多种意义变换的能力。这种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是创新首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创造需要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就是创造动机。它激励创造者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相关创造活动,是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那么如何将学生对数学实验产生的暂时“兴趣”转化为具有创新动机和意识的对实验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呢? 例如:在学习圆锥体积知识时,新课开始首先由生活问题引入,呈现给学生几个底面不同,高不同的圆锥形沙堆,让学生想个办法比较哪一堆沙多,学生思维很快进入活跃状态。当学生想到了“把沙放入同一个圆柱量筒,看哪一堆沙高的办法”时,也就具备了理解实验演示的条件。接着教师又做了一个实验,用几个等底不同高的、等高不同底的实心圆锥放入装水的圆柱量筒里,发现底不同,高不同,体积也就不同,那么圆锥体积与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奥寻秘的愿望,注意力指向教师揭示的核心问题。最后,把圆锥放入等底等高的装满水的圆柱量简,发现挤出了三分之一的水,这时通过教师的调控、点拨、启发、诱导,导出圆锥体积是同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使学生努力完成释疑、理解、应用、发现的认知过程。这时再让学生看刚才所呈现的生活问题,学生就能用“先量出底面半径和高,再计算体积的方法”来比较米的多少了。不仅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学会了圆锥体积的计算的实际应用。这种获得成功的喜悦心理促使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成为 重视数学实验 加强实践指导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追求聋校美术教学最佳效果 | 下一篇:重视对幼儿品德行为教育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重视 数学 实验 加强 实践 指导 | 2013-02-11 11:29:5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