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将作家的婚姻观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有钱有势的公子与伊丽莎白---小乡绅之女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细致入微地主要描述了四起不同的婚姻模式。分别是:达西和伊丽莎白, 彬格莱先生和吉英, 韦翰和丽迪雅,柯林斯和夏绿蒂。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性,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婚姻状态,本文主要从婚姻的几种状态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现将体会如下: 一、爱情的完美结合 伊丽莎白·班纳特是作家笔下理想的女性形象,也是小说中最富个性魅力的形象。奥斯汀曾说:“我承认,她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可爱的人物,谁要是不喜欢她,我可不答应。” ②她是班纳特家的二小姐,体态轻盈,个性活泼、调皮,喜欢打趣且聪慧而机敏。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并未受到贵族小姐们的“正规教育”,也不十分精通音乐、绘画等才艺,但读了许多书,有见识,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最重要的是有尊严、有教养。达西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举止优雅,有钱有势,是大多数女孩理想中的丈夫,但他从小就在地位和权势意识很强的氛围中生活,“自私自利,傲慢自大”,总是以挑剔的目光看待每一个人,除了自家人,他不关心任何人,看不起任何人。因此,他初到乡村浪博恩,所见所闻无不与其心目中的人事相去甚远。那里的姑娘虽然个个年少可爱,但若做他的舞伴则“没有一个使他感兴趣”。起初他不在意伊丽莎白,渐渐地,尽管他咬定伊丽莎白缺乏上流社会的风度,却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容貌美丽,体态轻盈,招人喜爱。尤其是她那机灵的头脑和她的诙谐更是深深吸引了他,但他看不起伊丽莎白的家庭及其社会地位,再加上韦翰的无耻谎言,使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了偏见和误解。达西很爱伊丽莎白,但嫌伊丽莎白出身低微,认为自己是降低要求,违背自己的意志、理智甚至是人格来爱伊丽莎白的,他对自己的求婚稳操胜券,觉得伊丽莎白正等着他来求婚呢。为此,即便他被不可抗拒的感情所驱,屈尊向伊丽莎白求爱时,还是牢记他与对方之间的地位落差而顾虑重重。显然,在达西这个人物身上,理性就表现在他的强烈的权势意识上,这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他在吐露爱慕之情时,也详尽地表明了他的傲慢之情,结果激起了伊丽莎白的怨恨,她断然拒绝了他的求婚,并愤怒地指责了他的傲慢无礼。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理性则表现为她的清醒、冷静、讲究实际上。与她那“智力贫乏、喜怒无常”的母亲和那随遇而安、消极懒散的父亲相比,与她的三位浅薄、轻浮、任性的妹妹相比,伊丽莎白无疑是“众人皆昏独她醒”。简·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再次强调:幸福美满的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能结婚”。作者赞美达西与伊丽莎白的婚姻,为世人树立了一个美满姻缘的榜样。 二、教养的仪式结合 关于资产阶级婚姻,恩格斯曾说过:“在每个新教国度中,通常是允许资产阶级的儿子有或多或少的自由去从本阶级选择妻子,因此,恋爱在某中程度上可能成为结婚的基础,而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孔雀东南飞》的叙事艺术 | 下一篇:“三农”问题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傲慢与偏见》 读后感 | 2013-02-11 11:32:0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