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培养孩子习惯的研究 [摘 要]:幼儿的行为习惯如何,直接影响到老师在组织幼儿的一天活动的过程;培养孩子是否有个良好习惯,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积极的重要性,是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家园共同培养幼儿的常规、习惯一致性有重大意义,主要有有以下几方面:一、首先做好老师、家长的表率,为孩子树立榜样;二、教师在每次活动、家长在生活动中对孩子要有明确的要求,持之以恒;三、表扬和奖励很重要,能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四、同班教师及父母的对孩子习惯培养的教育方法、要求要统一;五、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方法来进行;六、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支持和理解。 [关键词]:常规 习惯 要求 一致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所谓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的一生就改变。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习惯将会成为你终生的主题。坏的习惯与好的习惯的养成就特别重要。坏习惯会让你的生活陷入模模糊糊的,而好的习惯则会让你的生活风和日丽而充满理智。我们给予孩子的坚持和理智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带孩子们寻找到永恒的快乐。 因此,良好的常规,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基础。良好习惯的形成会直接与孩子的成长以及对人生有重要性。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对开展教育活动更顺利,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帮助,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础。 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首先做好老师、家长的表率,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每天都会在老师和家长之中,孩子们会用眼睛来学习,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孩子模仿,会记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注意,不论是极小的一个动作,一件小事情,一个小细节,都要做好孩子们的榜样;如:在培养孩子“三轻”的时候,老师、家长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是否轻轻走路、是否轻轻拿东西、是否轻轻放东西。把如何做一个文明人与教育人统一起来,每时第每刻做幼儿的表率,做任何事情都大方得体的完成。 如:在培养孩子安静进餐习惯的过程中,老师、家长要求孩子专心吃饭并保持安静,多数的孩子都能做到,并要慢慢的养成和巩固。如果这时候老师、家长却在大声的谈话,因此破坏进餐的安静气氛,孩子就会感觉老师都在谈话,我们也可以谈话,安静进餐这一常规就变成了可遵守也可不遵守,就会慢慢在孩子的脑海里没有要安静进餐这一习惯了,这样的坏习惯就会在孩子身上慢慢表现出来了。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老师坚持正面教育,以身作则。特别主意个人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每次活动、家长在生活动中对孩子要有明确的要求,持之以恒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通过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个活动,长期熏陶 家园共育培养孩子习惯的研究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减负教学新思路 | 下一篇:家电行业经销商选择生产商的标准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家园 培养 孩子 习惯 研究 | 2013-02-11 12:18:0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