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心得体会 师生互动的教学实践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现状,分析互动教学误区,转变教师角色,调整课堂互动教学策略,为促进师生有效的教与学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下面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语文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教师角色 (一)语文教师由课程知识体系的灌输者而成为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 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现在,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之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的“话语霸权”。语文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以有限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这尤其表现在阅读教学中,正如新课标所一语道白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第二是人本意识。既然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语文教师就理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即如新课标所强调的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个格体系。 (二)语文教师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成为新课程的塑造者 由于以往语文课程编制中的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作为课程角色只是消极和被动的忠实执行者,连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尚且不可能,更遑论对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自觉广泛的开发和对课程发展的创造性研究。而今,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创造精神将随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以其对课程的主体。其一,就课程既定内容而言,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之间、增删与否,均要根据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其二,就课程动态建构而言,语文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有字之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使母语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挥。其三,就课程实施而言,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溢生机和活力。教师不仅是上述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自身首先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性资源。在语文课程日益走向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基本走势下,教师要建构崭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即以激发学生超越语文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生命活力为课程的价值追求,矢志突破语文知识体系的“茧缚”,发展学生洋溢着灵气和才情的个性化言语能力。 (三)语文教师由“做一辈子老师”向“一辈子学做老师”转变 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和推出的新教材,对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的阵痛。教师要实现滞后性思维方式向超前性思维方式转变,习常性思维方式向创造性思维方式转变,封闭型思维方式向开放型思维方式转变,就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实现由“做一辈子老师”向“一辈子学做老师”的转变。 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心得体会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运用法律知识浅谈对医疗纠纷的认识 | 下一篇:语文教学创新的策略初探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语文教学 师生 互动 心得体会 | 2013-02-12 11:15:5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