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邮政银行当前反洗钱工作的思考 [摘 要] 洗钱是犯罪分子以“合法”的形式将其不法收益转变为合法的行为和过程。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洗钱犯罪呈逐年上升势头,洗钱不仅损害了金融体系的安全和信誉,而且对于正常的经济秩序、社会风气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利用金融机构进行的洗钱犯罪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邮政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思考分析金融机构被洗钱犯罪利用的原因,以及反洗钱机制的一些漏洞,阐述了利用邮政银行进行洗钱犯罪的各种手段,以及对邮政银行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严重后果,进而提出当前邮政银行展开反洗钱工作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邮政银行 反洗钱 工作思考 洗钱活动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大规模兴起后,如今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正逐渐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颗毒瘤。随着洗钱犯罪的日渐复杂,以及我国反洗钱工作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邮政银行由于其组织结构特殊、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技术手段发展滞后等方面原因,在反洗钱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较为突出。本文试图针对邮政银行反洗钱工作开展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犯罪分子容易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犯罪的原因 (一)洗钱犯罪的过程。从洗钱犯罪过程来看。一个典型完整的洗钱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放置、分层和整合。放置过程中,犯罪的直接后果——犯罪收入需要渗入金融系统,由于现金携带不便及过境风险,这一阶段常在犯罪活动所在地或附近进行。分层阶段中,犯罪资金被分散进入世界金钱系统多次辗较并不断改换形式,以掩盖其最初来源,直至整合阶段所有的犯罪资金完全融入了银行系统,成为表面清白的资金,并被用以重新支持犯罪或者正当投资赚取利润,这些特点表明,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活动的载体,客观上容易成为洗钱活动的渠道。 (二)金融机构的特性。从金融机构特性看,由于金融机构能提供存款、货款、票据贴现、承兑、外汇、结算等多种业务;拥有各种金融工具,能提供资金较换的各种手段;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金钱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使资金跨国转移快捷而且便利;有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因此,在众多洗钱方法中,利用金融机构洗钱是一种最常用的洗钱方法。 二、反洗钱机制的一些漏洞 (一)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不够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是我国金融机构必须履行的反洗钱义务。但由于当前我国反洗钱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受法律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机制仍有待完善。 (二)大额及可疑交易分析报告制度仍待改进。对帐户交易进行甄别、分析是发现洗钱活动的重要手段。当前大额和可疑交易的判断标准由人民银行总行制定,并作为规章制度在全国统一执行。这样虽有利于操作,但在洗钱活动日益专业化、复杂化、方式和手段多样化的背景下,全国统一标准未能充分考虑我国经济水平不一的特点,也因其作为规章制度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而缺乏灵活性,容易为不法分子所规避。 三、犯罪分子利用邮政银行进行洗钱的各种手段 邮政银行因其全国联网、服务便利,而内控机制相对薄弱,逐渐成为洗钱犯罪分子的重要利用对象。由于邮政银行相对来说,经营范围较狭窄,利用邮政银行进行洗钱的手段较受限制,可能的手段主要包括: 对邮政银行当前反洗钱工作的思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对重庆旅游城市形象定位及规划的.. | 下一篇:对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邮政 银行 当前 洗钱 工作 思考 | 2013-02-12 11:32:5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