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标,更新作文教学理念 [摘 要]搞好作文教学,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主要要降低写作的难度,对学生多加鼓励;其次应当让学生对生活多加观察,让其自由大胆的表达;再次让他们多学习,多看书,多积累一些材料,并灵活的掌握迁移运用的方法;然后多加练习,把自己所想的完全的表达,心随所想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关键词]作文教学 鼓励 观察 积累 综合性学习 练笔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 “ 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 ”。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写。那么,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我认为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降低难度,多加鼓励。 新课标明确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阶段称为“ 写话 ”,第二、三阶段称为“习作”,到第四阶段才称为 “写作”,这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协作的初始阶段,不强调种种规矩,而是让孩子放胆去写,就象初学步的婴儿,首先要让他有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走路的规矩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我在教一个班的语文时,发现他们的作文水平很差,第一次作文便给他们打了满分,他们对作文一下就有了兴趣,过了半学期,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其次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绝不能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书写等方面总有一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 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二 、观察生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合理评价。 “观察、思考、表现、评价”四者的关系中,观察是基础,做生活与读书的有心人,才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语言积累;思考是核心,审题时的分析思维,选材时的辐射——聚合思维,构思时的逻辑思维,表达时的联想思维,修改时的比较思维,多角度的思考能力的运用,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表现是目的,是观察、思考的物化形式,观察、思考的结果最终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表现的过程也是继续思考的过程;评价是“观察、思考、表现”的催化剂,运用得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对作文提出了选择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性要求,在初学写作时过分强调这些写作规范,反而冲淡了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根本性的要求。新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采,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第四学段)。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 学习新课标,更新作文教学理念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学校要发展 必须有创新 | 下一篇:学习《教育管理学》后的心得体会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习 更新 作文 教学 理念 | 2013-02-13 11:36:5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