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思考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兴趣,,认为学习好,才是最重要的,是衡量一个孩子优秀的重要标准,而忽视孩子在常规方面的教育。“常规”究竟是什么?就是经常使用的规矩。规矩是一定的标准,法制或习惯。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就是日常规则的教育。皮亚杰曾经对3-6岁的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认为该年龄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一些规则,但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规则系统行事,并且常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改变规则。我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在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正确掌握一些常规不但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规则通常需要保教人员按幼儿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科学地、有阶段地来教育幼儿,逐步帮助幼儿不断学习这些常规.如何让幼儿学会规则?我们首先需要对常规教育的现状有深入了解。 幼儿园常规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常规教育也随着发生了改变。如过去那些入厕、喝水、盥洗、端饭等都要排队的规则没有了,教师能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接纳孩子的一些行为,并进行研究分析,合理地建立常规,正确地实施常规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两种极端。 1、是以管理为目的,有过多的成人管理行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管理者,她们设计着一个能对幼儿的行为起控制作用的外部环境,寻找着“有效”的手段。因此就出现了对幼儿行为过分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教师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限制幼儿自由、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操作材料、活动形式以及合作伙伴。似乎只要孩子听老师的话,按部就班地按要求进行活动,就是成功的常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心灵,而不是压迫使人服从。这种强制只能导致幼儿心灵的压抑与封闭,甚至是心理的麻木。 2、是漠视常规教育,放任自流。有些教师为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有充分愉悦的体验,便让孩子在无任何要求的情境中“自由活动”,漠视或否定常规教育。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些自由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会争吵、大喊大叫。这时会有孩子捂着耳朵说:“吵死了”“别吵了”……这是他们对活动中不快情感体验的一种发泄,是对某些幼儿破坏活动常规的不满和反抗。放任自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因此常规教育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一些实践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水平为前提,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挖掘常规教育资源 未来全球教育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幼儿必须从小了解、认识其生存的客观环境,学习与人共处,而且会用一定的常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掌握以上四个“学会” 。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了常规教育的“视野”。教师常常需要借助各种管理技术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保证幼儿园正常的保教秩序。 念儿歌是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基本方法是让幼儿反复诵读有关儿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通常都很喜欢诵读具有音乐韵律的儿歌,因此教师经常借助儿歌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如:“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思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 下一篇:幼儿入园前家长和孩子都要准备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园 常规 教育 思考 | 2013-02-13 11:41:4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