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式 【摘要】:人都有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阿Q在封建势力钳制下,这种寻找的冲动更猛烈,虽然是不自觉的对历史痼疾的张扬。阿Q本可少些这种冲动,但赵太爷们的“铁屋子”老是进不去,反而更激发了他的这种冲动。阿Q在进入“铁屋子”过程中,屡受欺凌、侮辱,于是,他泪往心里流,盐往伤口撒,以自尊自大,妥协、健忘的方式来消解自己的苦痛。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并非愚昧麻木的表现,而是力达目的不得后的反讽,是他生命得以延续的法宝和链环。 【关键词】:“精神胜利法” 阿Q 生命 链环 学者赵鑫珊先生在《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中说道:“现代人整天龟缩在高层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火柴盒里,走在人们比肩接踵的柏油马路上,呼吸着被污染的混浊空气,听各种机器的嘈杂轰鸣……于是有一天,在你的内心深处会突然泛起一股奇怪的情绪,一缕缕愁猛地袭来,你恨不得马上一口气跑到荒野僻静处,在荷花池塘边坐下;光着脚,躺在绿草地下,闻泥土气息,听蛙声一片,看第一颗星星闪烁在天边,发誓要去寻找生命的根,渴望着归真反璞……。”这种情绪,就是让精神还乡,让灵魂沉落到精神家园之中。与现代人相比,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阿Q所处的环境里不只是“混浊空气”、“嘈杂轰鸣”,它还有钢铁般的封建钳制势力、一群群麻木的看客。“火柴盒”里的现代人“发誓要去寻找生命的根,渴望着归真反璞”,以获取内心的满足,那身处“铁屋子”里的阿Q呢?或许这种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要猛烈得多吧。 阿Q是一个“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朴质勤劳的人,连“老头子”也颂扬他“真能做”。所以,他也具有一般农民的特征:安份守纪,勤劳为本,想过平安日子。但在封建钳制势力、麻木看客逼迫下,阿Q想以勤劳“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①的命运常常被鄙弃所毁灭,因此他内心深处常常泛起一股奇怪的情绪——寻找个体的精神家园,即文章中表现出的一些古怪自尊的“精神胜利法”。阿Q无家无室、无亲无故、孤零只身,住的是土谷祠,靠打短工为生,狭小的生活圈子,太多的身心苦痛反弹出他有点偏激想法:“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至有些荒唐:我的儿子比赵太爷钱太爷的儿子会阔得多!这反弹出的自尊的想法确有“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诗)的旅迹。这是情理之中事。 阿Q注重人伦和世务而不得的根源及苦痛除了使人感到悲哀外,难道就不能引起人们的警醒和同情?他沉落心底的“精神胜利法”对于一个赤农来说是否是愚昧麻木? 阿Q大约记得自己是姓赵的,细细地排起来他还比赵大爷长两辈。头一天他喝了两碗黄酒,为本家赵太爷儿子进了秀才手舞足蹈地说了“他也很光彩”的活,并引起几个旁人肃然有些起敬,哪知第二天惹得赵太爷满脸溅朱,跳过去给他一个嘴巴,并喝骂道:“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自此以后阿Q就不敢有姓了,使他注重的人伦和世务受到了第一次打击。中国人必须把家族的姓写在名前,否则就有辱没祖宗或是有“野种”之嫌。看来,中国人的名姓只是个氏族符号,对个人意义不大。阿Q不想辱没祖宗和做“野种”,总想做一个承继祖宗的孝子,于是记起自己大约姓赵,想以此姓进入未庄这间“铁屋子”,争取未庄人所该有的人格和生活,享有基本的人伦和世务的权利。然而阿Q想错了。阿Q没有想到他的人伦和世务是要封建主义余孽们颁发“通行证”的。这是何等的侮辱和悲哀啊! “精神胜利法”是阿Q寻找精神家园的方式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以人为本”优化评价 | 下一篇:“激励教学法”的尝试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精神 胜利 是阿 寻找 精神家园 方式 | 2013-02-13 12:12:2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