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语言的艺术 教学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同样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每个教师都拥有40分钟,但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趣横生,气氛活跃,学生双眸闪光,兴趣盎然呢?我认为教师的驾驭能力固然重要,但教学的语言修养及运用语言也不能忽视,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然而,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的几个方面。 一、体态语 所谓体态语是指教师使用手势、姿态、表情、距离等手段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的语言。比如:当一名同学回答完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做手势示意回答完问题的同学坐下,这时,同学看到老师的手势也就端正地坐下了。这就是一种体态语所起的作用。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正确熟练地运用体态语来辅助教学,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手势 手势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的一种,适当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也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感染力。例如:教师在讲台上微笑面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后,稍停顿,如需某同学回答时,五指并拢向同学,往上一提,示意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回答完以后把手向下一压,示意坐下。教师的手势可以视为问题同学的统一行动的指挥棒,也是对个别学生某种行为的暗示和引导,在特定的场合下,其独特的作用是一般语言所代替不了的。所以教师讲课应伴以适当的、准确无误的手势,以加强表达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听课情绪。但次数不应过于频繁,幅度也不能过大。切忌不停地挥舞或胡乱地摆动,也不要将手插入衣兜或按住讲桌不动。手舞足蹈会令人感到轻浮不稳重,过于死板又会使学生感到压抑,总之应以适度为宜。另外,还应注意各种消极的手势,如用食指指人,用黑板擦不停地敲击桌子,玩弄粉笔或衣扣等。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手势又被教鞭所代替,这是由于教学工作的特殊需要。如在投影屏上指示一概念、仪器等。用手指显得不庄重,使用教鞭大家会感到合乎情理。而当示意同学坐下,如使用教鞭就显得不尊重他人,应予以避免。使用手势和教鞭同样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它们的功能和效果各异。对物使用教鞭合乎情理,而对人则应运用手势,因为它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便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二)距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它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传达着不同的信息。当教师走上讲台,面向全体同学,可以达到控制全班同学的目的。如果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而恰好出现个别违纪学生。如若停下来组织课堂纪律将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打断大部分同学的思路。这时边讲边走下讲台,走到违纪同学的附近,引起该同学的注意。虽然老师未说一句话,但可以达到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 浅析教学语言的艺术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析鲁迅小说对劳动妇女命运的关注 | 下一篇:浅析关于电子商务认识的几个误区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析 教学 语言 艺术 | 2013-02-13 13:34:3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