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阿Q形象 [摘 要]:阿Q是未庄的一个流浪农民,他身受剥削和压迫,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个人物并不具备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他不但外表肮脏、萎靡,而且品质卑劣,有着地痞流氓的品性。阿Q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受尽剥削和凌辱。鲁迅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真知灼见,不在于他表现了农民的革命要求,主要的是他揭示了窒息农民革命觉醒的精神惰力—-精神胜利法。 [关键词] :阿Q 辛亥革命 精神胜利法 鲁迅先生以力透纸背的笔力,将那个黑暗的时代所造成的人性与社会的阴暗描画得入木三分,不仅悲天而且悯人。小说的内容,博大而精深,并且无一不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作品带给每个国人无限深思。《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从1921年12月4日开始在《晨报》副刊上连载,每周一章,到次年2月12日登完,署名巴人。对这部作品,鲁迅先生采用“传”的形式构成全篇,成功塑造了阿Q这个艺术形象,使他成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不朽的艺术典型。 阿Q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受尽剥削和凌辱 阿Q是未庄的一个流浪农民,他身受剥削和压迫,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个人物并不具备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他不但外表肮脏、萎靡,而且品质卑劣,有着地痞流氓的品性。 阿Q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未庄,未庄是辛亥革命时期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的缩影。他贫无立锥之地是纯粹的赤贫者,无家无室,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工作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社会地位及其低下;他不仅没有名字就连姓氏也被剥夺了;他因一时神不守舍向赵家的女佣吴妈求爱,不仅挨了秀才的竹杠,扣了工钱,罚了费用,失了布衫,而且还惹得没有工作,没有饭吃,只得进城做了偷儿;阿Q的辛酸遭遇,是当时社会农村的阶级关系、阶级压迫的真实写照。 未庄的反动势力对阿Q之流的凶残统治 在当时的未庄赵太爷、钱太爷、赵秀才、假洋鬼子是这里的主宰,地保是他们的爪牙,传统的思想道德就是他们对群众专制的武器,像阿Q、王胡、小D、吴妈等人是未庄社会的底层,这些人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思想上受封建思想毒害,他们是被统治被压迫阶级。 阿Q具有农民的狭隘性。 阿Q的一生是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生。阿Q同广大农民一样,在残酷的迫害下对不平的世道也有一种自发的反抗情绪、朦胧的变革现实的要求——农民式的革命要求。阿Q朦胧的^造**意识,也就是中国农民对待辛亥革命的态度。他们以为革命就是为了改变眼下的生活。像阿Q那样,可以把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和钱家的桌椅据为己有,可以随心所欲的挑选女人等等,这些也都带有农民的狭隘性。 阿Q的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指那些在现实中失败到精神上寻找胜利求得精神上安慰的自欺欺人的做法,精神胜利法是失败的产物,精神上的胜利总是与实质的失败联系在一起的。鲁迅塑造阿Q这个形象的真知灼见,不在于他表现了农民的革命要求,主要的是他揭示了窒息农民革命觉醒的精神惰力—-精神胜利法。 不敢正视现实,自轻自贱,自我安慰 阿Q在失败面前不敢正视现实,不承认自己受到屈辱、失败,而是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自我安慰,实际上是自我麻醉,求得自我解脱。他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自骗,例如:他明明一贫如洗,但在和别人争吵时却常常“瞪起眼睛道:‘我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用并不存在的过去,来夸耀于人。甚至死到临头,在死刑判决书上画圆圈(画押)时候仍不清醒,不知哀痛或愤慨,只是一心想把圆圈画得圆,不被人笑,争个面子。与这种不正视现实相联系的,就是妄自尊大,别人看不起他,他偏要抬高自己,以此来做精神上的对抗,这样久而久之,渐渐觉得自己只有长处,没有缺点,形成了一种虚幻的自满的心理,连自己的癞头疮,也仿佛是光荣的高尚的癞头疮,并非一般的癞头疮,别人是 试论阿Q形象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试论安娜与潘金莲 | 下一篇:社会责任与经济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形象 | 2013-02-13 13:44:4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