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校本教研的遐想――搭建校本研究的平台 [摘 要] 2002年我国提出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启动“创造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校本教研也随之不断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校本教研工作,应当以校情为出发点,以教师确实受益为根本目的,努力追求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与利益的最大化。在老师们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才会努力乐于积极参与,才能解决土生土长的问题。 [关键词] 校本教研 学校 教师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渐凸现。“课改的成败在于教师”,光靠专家讲课,集中培训远远不能解决问题。2002年我国提出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启动“创造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校本教研也随之不断推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深刻的体会到,校本教研工作,应当以校情为出发点,以教师确实受益为根本目的,努力追求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与利益的最大化。在老师们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才会努力乐于积极参与,才能解决土生土长的问题。 一、创新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我以为,教研制度是根据高校自身实践活动的需要产生的,不能简单的照搬照套,要求各校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以自己的眼光,进行创造性的借鉴转化。各校在进行制度建设时,不把概念仅仅局限在学校教师教研工作的层面,而是把推进校本教研与学校教学业务工作整体改革改进结合起来,根据学校不同人员教学研究关注点的不同,重视设计学校教研制度,最终使学校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学习培养制度、教师评价制度融为一体,有效提高学校教学研究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强化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的建设,以校长为校本培训的主要责任人。学校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通过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奠定基础。校长统筹管理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加强了培训的考勤、考核与管理,并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成绩作为获取继续教育学分的依据,将考核合格与否作为教师评选先进、考核优秀、参加职务评聘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建立大中小学校伙伴关系,培训学校骨干教师。 随着校本教研研究的深化,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中小学校不再是从请大学教师们开讲座为培训教师的方式,也不再为其提供课题的单纯做法。而是找到大专院校寻求伙伴关系,请大学教师下到中小学校,深入到课堂教学第一线,积极参与诊断和研究中小学教学实践问题形成了一种互动、互患的合作方式。学校紧紧围绕既定的校本培训目标,坚持校本培训与建设学习型学校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让校本培训融入教学实际,契合教师需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了校本培训的最大效益。建立校本教研基地,与学校骨干教师就教学目标的表达,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同课型的设计等问题一起研讨。通过听、评随堂课,要求骨干教师阅读指定书目写读书笔记与专家交流,指导做课题等多种形式,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再由骨干教师带动学校其它教师,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新课程培训要切实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要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管理,提 我对校本教研的遐想――搭建校本研究的平台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的法律完善 | 下一篇:文言文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校本 教研 遐想 搭建 研究 平台 | 2013-02-16 09:44:5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