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建议 企业股权融资偏好与治理对策 摘要:上市公司融资决策是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所占比例普遍很低,外源融资占绝对的比重,且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重平均已超过50%,预计随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平均水平还将继续上升。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特点是主要依靠外部融资且“轻债务融资重股权融资”,这与优序融资理论的先内部融资而后外部融资以及权衡理论中的有效利用债务融资能使企业价值增大等思想相悖。因此,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股权倾向 一、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历史变迁及当前上市公司融资现状 随着收入分配结构和投融资体制变迁,我国经济呈现出从财政支持型经由社会借贷型向社会资本型经济转变的特点,企业融资的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其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年以前财政融资为主阶段。其特点是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银行只向企业提供小部分流动资金,信贷供给制对企业融资作用甚小,信贷资金对企业的约束是软的,贷款几乎无成本。这一阶段虽然有其他融资手段存在,如企业自筹、银行融资等,但财政融资仍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1984年后进入的多元化融资阶段。其又可分为两个子阶段,一是1984-1989年,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处于萌芽的多元化融资探索阶段。二是从1990年到现在,直接融资处于快速发展的多元化融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发展了更多的融资方式,如证券融资、商业融资、国外融资等,且间接融资比重在不断下降,直接融资发展迅速、比重不断上升。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国外企业的实际融资结构上讲,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其原理是保证公司财务稳定前提下,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以谋求股东收益最大化。但是,国内上市公司中,1999年年报有21.8%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30%,2000年有23.6%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30%2001年更有27.2%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低于30%。同西方上市公司相比,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偏爱股权融资,相对忽视债务融资,融资的顺序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内源融资。这与现代融资结构理论存在着明显背离。 二、影响公司融资结构的内部因素 1.企业固定资产因素。若企业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占较大比例,则企业可以此作为债务融资的担保,降低由于债务融资代理成本所发生的风险,企业可能有更高的杠杆比率。 2.企业成长机会因素。高杠杆比率的企业更有可能放弃一些赢利性的投资机会,因此,期望未来高成长的企业应该增加企业股权。 我国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建议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我国税收征管效率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的法律完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我国 企业 股权融资 偏好 原因 建议 | 2013-02-16 09:45:5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