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第五项修炼》的总结 学习型组织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一些组织理论学家对西方组织机构的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批评。他们认为传统的科层制结构是金字塔式的,使得决策信息的传输过程缺乏弹性和活力,因而难以应对当今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并做出灵活的反应。组织理论的革命起始于企业界。一批专家学者开始提出有关如何把企业演变成“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第五项修炼》是其中的杰作,该书是美国著名学者彼得·圣吉博士汇集其导师弗睿思特教授及一群有崇高理想的杰出企业家,在管理企业方面的理论、构思和实践经验,融合了其他几项出色的理论、方法与工具书,编制的一整套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本工具。 一、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彼得·圣吉认为:企业本身是一个系统,它像人一样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现实中企业如此短命的原因是企业在学习能力上有缺陷,即“学习智障”,这种缺陷使企业在环境改变时不能迅速应变,从而严重损害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使组织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支配甚至吞没。造成“学习智障”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以往的管理组织体制以线性思维方式把各种生产因素规定成条条块块,这样等级管理制度就顺理成章成了固定模式。实际上那些条条块块并不是事物的本质面貌,这使我们忽视了组成事物的各部门间的彼此联系和互动关系,以至于面对“动态性复杂”问题茫然不知所措。其次是组织结构中不合理的因素掣肘了组织成员智商的总和。 在此基础上,彼得·圣吉认为,学习能力有缺陷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将存在致命的危险。当改变成为世界上惟一可以确定的东西时,企业只有提高学习能力才能生存与发展。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具有持久创新能力去创造未来的组织。它就像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在内部建立起完美的“自学习机制”,将成员与工作持续地结合起来,使组织在个人、工作团体以及整个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这一良性循环。 简单地说,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成员通过五项学习和“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提高组织的合力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组织较以往的组织更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更能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特征,因而不少国家以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建设国家。 二、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组织的共同愿景,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 在学习型组织中,团体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体本身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体的努力来达到的。 3、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一是强调“终身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四是强调“团体学习”。学习型组织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 研读《第五项修炼》的总结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研究古代送别诗的体会 | 下一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心得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研读 《第五项修炼》 总结 | 2013-02-16 09:50:3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