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已引发了全面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心理,那么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其素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新形势下教育重任的教师队伍。 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且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当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育,从而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以人为本的这一理论提出,弥补了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对发挥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应当树立一种教育管理哲学,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应遵循人的自然属性 1、人的物质需求。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任何人者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学校不是真空地带,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教师只求贡献不讲回报。当然在一定的前下要求教师要具有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定要做的。毕竟以教为乐,讲奉献的教师有一定的限数,安居才可以乐业,教师们同样需要在吃、穿、住、行上得到基本的保证。为此校领导在学校管理中要做到多劳多得,要以教师的劳动量和质量来衡量报酬。想要马儿跑得好还不让马儿吃好草是不可能的。 2、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校还要注重教师的文化娱乐,不断丰富教师的生活。在教职工紧张的工作之余和生活中多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加强交流,促进团结。创建校园活动文化特色。重视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促进教身心健康,如组织教师球队、乐队、合唱队,开设教师之家,开展球赛 ,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通过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人的情感在良好的环境和有益的活动中得到熏陶、激励、升华,使人们的工作得到协调,使学校整体素质得到优化,综合实力得到提高,从而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 3、人的名利需求。少数教职工在工作中十分注重自己的名利,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体现本身的价值:当他们获得一定的成绩时,如果得不到肯定会极大地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为此学校在评优选好、表彰先进性时要实事求是,尽可能地做到期公开、公平、公正。 4、教师的角色扮演以及专业品质。教学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培养新的社会成员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比较单一的,他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急速变革,从教育目标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发生巨大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1)设计者,(2)指导者和信息员,(3)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 伙伴,(6)帮助者,(7)思考者和研究者。一个好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的专业素质,一是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二是教师的情感投入;三是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四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五是教师相互沟通的能力;六是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生对教师行为也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具学生的不同人品特征来选择对他的教学教育方法。 所以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是第一要素,从学校管理理论来讲,管理者之间固然存在着哲学意义上的主观领导的关系。但也绝不是老板与属下的关系,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们,被管理者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在管理过程的意义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活动相应影响,协调一致,博现 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对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 下一篇:一生的“悲壮”――解读张爱玲笔..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 学校管理 思考 | 2013-02-16 09:52:4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