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探讨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和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使其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首位”的重要作用,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深刻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工作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方面:如出现目标过大、内容空洞、方法传统、效果不佳等问题。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学校在整合以往德育资源的基础上,决定开展以青少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中学生素质拓展统领全校的德育工作。 我校是中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金华市首先实施的农村中学。中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内容是通过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经历和成绩客观真实的记载,实现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形化。我校自实施这项计划以来,突出农村中学特色,掌握学生需求,强化实践载体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素质拓展,取得一系列成绩。 一、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咬定青山不放松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从中央到地方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意见》的颁布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学校作为培养未成年人的主战场,责任更加重大。 德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德育内容应该建立起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既有理想、更具现实性的目标体系。学校在师生共同讨论参与下,按照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发展目标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立学生每学期的品德成长总体目标和相关主题活动,每个月分解目标,同时组织各班学生按这些目标制定好自己的品德成长个人目标、拟好品德成长格言,从而不断推进学生们的品格进步。如三月为“环境美化月”,初一年级环保意识的培养要求是:“初步获得环境的感性认识,懂得环境与自己健康的关系,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具有保护绿化,爱护有益动物,保护水源的意识。”初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开始懂得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本地区的环境状况,以及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并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环保的法制观念。整个目标体现了环境具有的普及性,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使环境保护教育不超越学生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各个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德育工作的开展按照以下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第一,以班级为中心,以学校的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重点围绕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自信心重塑,拓展学生素质,这一点已初有成效。 农村中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探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论导游人员应如何权衡“内在美.. | 下一篇:民营企业员工招聘与面试技巧探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农村 中学生 素质拓展 实践 探讨 | 2013-02-16 11:19:1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