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校本教研 现时代人们的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数学,但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抽象的、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枯燥无味的,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有过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工具”。怎样使数学的“无味”变成“有滋有味”,这是小学数学教师校本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教师们要竭力发掘学生学习的“沃土”让学生茁壮成长。 一、用生活情境“打扮”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都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师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而且也回答了为什么学数学的问题,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考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数学现象,如工程问题、优惠措施、行程问题的最佳选择、物品的分配、营养配餐等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分数的认识教学中,我使用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引入: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地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教师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再通过直观演示后,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使学生发现了平均分的份数多,它的一份就小了。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或小组讨论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让“数”富有实际意义。为下面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现实素材,积累了直接经验。 二、把数学“蕴藏”于在生活的游戏中。 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有效率的。学生喜欢游戏,把数学“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在刚开始的组织是有困难的,课堂可以用“喧哗”来形容,可是,当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知道自己的位置之后,整个课堂完全属于学生,教师则可以真正体会“无为而为”的乐趣了。 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导入:同学们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生:会)上课前老师就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来玩这个游戏。同桌一起来玩,一边进行游戏,一边用笔记录下你们赢的次数。[游戏切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校本教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小学习作教学若干思索 | 下一篇:小学生意志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 数学教学 校本 教研 | 2013-02-16 13:01:5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