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高的课程中,会计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师有时就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测量学生的操作行为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正由于此,为教师在会计课的教学中运用“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具备了有利的条件,“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理论是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的国家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在上海等地的中小学文化课教学中广为应用,但在职业教育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方面还没有得以推广,本人曾在平时会计课教学中做过一些尝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对理论的学习理解谈谈如何在会计课教学中进行目标导向教学设计。 一、确定精确而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同事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标尺的作用,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师生围绕目标的实现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恰当地组织教学过程,以此为标尺还能准确地检测教学结果。而含糊抽象的目标既不能发挥导向作用,也难以检测教学效果。如我们常见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等,讲的都市学生内部心理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难以直接观察测量学生是否已形成这些“能力”或“技能”,也就难以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要克服教学目标的含糊性,我们就要改变过去常用描述内在心理状态的术语来陈述教学目的的传统方法,而用描述行为的术语来陈述,例如,按传统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对账户的分类”,其中,“理解掌握”一词是对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的描述,不易观察,改用行为目标来陈述,“该一组账户学生能分别按经济内容和 会计课教学中的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加班费想要不容易 | 下一篇:广南茶叶企业电子商务需求分析与..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会计课 教学 目标 导向 教学设计 | 2013-02-16 14:05:1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