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汉卿历史剧的现实主义倾向 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作为杂剧艺术的先驱。“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1)”,透过他笔下的绚丽多彩的舞台形象,反映的是时代的风貌,人民的心声。他的作品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历史、人性内容,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1300年前后)。其户籍属太医院户。金亡时,尚为少年;入元之际(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至元、大德年间,他活跃于杂剧创作圈中,和许多作者演员交往,有时还“面傅粉墨”,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 关汉卿的前半生,是在血与火交织的动荡不宁的年代中度过的。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在他的剧作中,常把《周易》、《尚书》等典籍的句子顺手拈来,运用自如。不过,他又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科举废止、士子地位的下降,使他和这一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和一些消沉颓唐的儒生相比,关汉卿在困境中较能够调适自己的心态。他生性开朗通达,放下士子的清高,转而以开阔的胸襟,“偶娼优而不辞”。关汉卿一生创作67种作品,今存18种,其中《单鞭夺槊》《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均为关汉卿的历史剧。主要通过刻画历史人物以表现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感受和认识。它们虽然多数属于历史剧,但是一些材料还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或者说形貌是历史的,精神却是现实的。其现实主义倾向十分突出。陈毅元帅因此评价说:“关汉卿是一位现实主义的艺术家。” 在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十分严重的特定时代,关汉卿的历史剧中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实主义倾向极其明显 关汉卿作为一个处于民族压迫和歧视下的汉族人,对于蒙古的暴戾统治有切肤之痛,他通过尉迟恭效忠唐李王业的故事和对张飞、关羽出生入死,维护汉家事业的歌颂,表现了深挚的汉民族感情。《单刀会》中,关羽拒不承认荆州是东吴暂借给西蜀之地,说他原本就是汉家基业,岂有归还东吴之理:“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业,汉光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厚灭,俺哥哥含情受汉家基业。”(2)这段唱词曲折地表现了关汉卿的正统历史观念和他对元蒙异族统治的鄙视。这里,关汉卿的爱国主义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 关汉卿写历史人物,强调的是其忠义孝悌。比如《单鞭夺槊》中的尉迟恭。开始时他辅佐刘武周,在李世民来劝降时,坚决表示:“一马岂背两鞍,双轮岂辗四辙,烈女岂嫁二夫,俺这忠臣岂佐二主。”后刘武周死,尉迟恭被迫弃暗投明,但降前坚持要为其先主服孝三年,以“尽君臣礼”。归顺李世民后,对李世民对他的器重与邀功感激不尽,庄严发誓:“我必然舍这一腔热血,为国家出力,方显某尽忠之心也。”当李世民手下的将领要报曾换过他一鞭,吐血数里的旧仇时,出于对李唐事业的忠诚,他表现了极大的忍耐与克制。最后,他单鞭匹马在单雄信的狼牙枣槊下救出李世民,保证了李唐王业能够最终建立。 《单刀会》是对盖世英雄关羽的颂歌。《单刀会》塑造了关羽威慑千年。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惊人的胆略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作品打破了陈规旧列,大胆出新,推迟了主角的出场。关羽在第一、二折中并未出场,但却通过乔过老和司马微之口渲染了他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如乔过老唱道:“他上降处赤力力三绺美髯飘,雄赳赳一丈虎躯摇,恰便似六丁神簇棒定一个活神道。那敌军若是见了,吓的他七魄散,五魂消。〈云〉你若和他厮杀呵,〈唱〉你则索多披上几副甲,剩穿上几层袍,便有百万军挡不住他不刺刺千里追风 论关汉卿历史剧的现实主义倾向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哈姆莱特的忧郁与延宕 | 下一篇:论杜牧的咏史绝句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关汉卿 历史剧 现实主义 倾向 | 2013-02-18 08:38:1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