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的三重目的 [摘 要]在学习成为生存必要的21世纪里,学会学习成为社会对其成员的最深切的呼声,在大学里学习的学子们,如何全面提高学习能力,不只是需要完成学习的任务,取得专业的知识和工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里,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多。 要比对手学习得更快,不仅需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也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这是因为学习目的影响我们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的习惯,并且,学习目的能影响人的意志和情感因素,进而影响学习的坚持性和学习效率。如果用一个科学实验的词语“假设其它条件都相同”的话,人的学习目的的差异最终导致在学习效果上巨大的差别。 各人的学习目的各不相同,这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和世界的差异,从学习目的的层次来看,人的学习的目的大约有三重,归为学习的功利性、道德性和人格性。 [关键词]学习 目的 一、功利性的学习目的 功利性的学习直接注重学习所产生的利益,即主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可用性,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可以用的东西,可以用来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或者至少应该是可以用做一定的事情的技术或者工艺。不少学生们常常会问“学这个课程有什么用”,说明其关注的就是学习的功利性。 学习不能功利化,这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功利化的学习不会持久,也不会扎实。这里面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如果学什么不学什么都以功利为标准的话,就不免在进行任何内容学习的时候,从功利的角度问一问自己,要学的东西“有用”或者“没有用”,这种判断大多是急功近利式,不可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因为一个人的功利性都具有当前条件的限制。虽然说“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个当兵的人,从功利出发,就不可能考虑自己当将军的事,只会想想,做这件事对我升班长有没有帮助之类的短期的功利,至于是否当将军,那是将来考虑的事。这样,学习就没有长远的目标。因为人感觉到需要的,大都是目前的利益,临时抱佛脚式学习的可能更多,难以建立合理和扎实的知识结构。第二,功利性会造成学习的惰性,因为学习是长远的终身进行的事,同时,学习也是艰苦的,需要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心血。现代不少人用功利来衡量学习,认为“不读书照样赚大钱”,既然都是为了赚钱,而学习那么辛苦,自然学习就没有干劲,与其花那么多精力去学习,倒不如用这份心去赚几个小钱儿算了。国人有话“富不过三代”,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就是以功利的尺度去看学习,最终就成为“二世祖”的。 学校中的功利性学习还可能会导致学风不正等弊端。因为学习不是为了知识,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而仅仅是为了功利,因而从功利的角度考虑,学习自然是应付了事,或者耍些小聪明,蒙混过关,也同样获得功利。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高校内很多学生推崇六十分万岁,课程能过关就万事大吉了,至于有没有学到东西,那是将来的事。这样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多都碰得头破血流,终身后悔。更有甚者,有的人考试作弊,搞个假成绩欺骗教师欺骗社会。大学的课程考试有人作弊,甚至高考中考也有人作弊,究其原因。都缘于学习的功利性。 也许会有人说,学习就是要追求其功利的,古人不是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么。确实,古人也曾这样说过,但这与学习的功利性是有不同的。一个人学成之后,有了为社会做事的能力,为社会付出了努力,社会就会给予他相应的回报。学习与这些功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一种自然的收获。 论学习的三重目的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 | 下一篇:论新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习 三重 目的 | 2013-02-18 08:43:2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