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在我国,由于税法和会计制度两者所遵循的原则有所不同,必然存在一些差异,但会计制度和税法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要求两者有机协调。建立纳税影响下的会计运行机制,既能保证会计原则的有效性,又能做到税务处理的合理性。我国税法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同属规范经济行为的专业领域,两者的立法目的、规范对象、处理方法、制定机构等都是不同的,分别遵循不同的规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且存在诸多差异。 一、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成因 (一)从规范对象上看,税法规范征税行为和纳税行为,体现社会财富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而会计制度注重会计核算行为规范,要求真实、完整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二)从处理方法看,会计制度规定必须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中选择一种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且一经选定,不得随意更改。而税法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既要保证纳税人有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和税务机关有征收当前收入的必要性,又要考虑征收管理方便,即税法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 (三)从制定目的看,会计制度为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投资人、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等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让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可能性,其所提供的基础性会计资料也是纳税的主要依据。而税法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对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所约束和控制。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表现 (一)在资产要素中,存在入账价值、折旧与摊销、收入处理、减值准备等方面的差异。 1、资产入账价值的差异。会计处理通常按实际支出或实际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上除按实际支出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外,还强调按完全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接受投资、接受捐赠时取得的固定资产及盘盈的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均按实际价值入账,税法上则要求按完全价值入账;又如以债务重组方式或非货币性交易方式取得的资产,会计处理一般按原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而按税法要求一般应按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市场价值入账。 2、资产折旧与摊销的差异。会计处理通常强调加速折旧与提前摊销资产,而税法则要加上一些限制性条件。如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上规定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和残值估计、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等可以自主决定,而税法上却明确规定,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与税法规定不一致,计税时应按税法规定调整;又如待摊费用,会计上规定如果待摊费用的项目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应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则强调要按规定期限如实摊销;又如无形资产,要是合同和法律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会计处理摊销期限没有超过十年,税法则规定摊销期限不得少于十年;还有待处理财产损失,会计处理强调期末必须处理完毕,税法则强调应报经批准后处理,未经批准不得处理。 论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 | 下一篇:论环境保护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会计 制度 税法 差异 | 2013-02-20 12:06:2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