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造就创造型的人才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而想象力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它是智力系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想象不仅在艺术创作、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248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想象力是人类思考的原动力,也是创造的源泉。是培养21世纪建设人才不可缺少的品质,在语文学习中无论理解还是表达,都离不开想象。课文中的景象、人物形象、场面描写都必须凭借想象去再现,去领会;作文中所写的事、所绘的景,也要靠想象去塑造,去构思。因此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语文学习也为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从以往的语文教学看,虽然也谈想象,也说培养想象力,但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总的说来,教学还是以知识为主,重认识,重记忆。从作文教学的情况来看,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教学实际,过去一直强调写实,写学生自己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情,反对让学生虚构,这样就让学生失去了大胆想象的机会。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导致我国科技创新力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诺贝尔奖”这一标志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水平科技创新力的国际大奖与我们无缘。这与我们悠久的文明史及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而从世界形势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想象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世界各国对想象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了。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培养和锻炼学生多种思维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创造想象力。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丰富学生的语言。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因为想象除了直观的形象之外,还要凭借语言进行构思,并且还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丰富的词汇、随心所欲的表达能力,可以使想象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并且能把想象的内容如实地、充分地表达出来。据实际调查表明,凡语言比较丰富的学生其在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词汇,特别是那些富于表现力的、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词汇,为想象力插上有力的翅膀。所以应引导学生读和背一些古今诗歌、词、曲和优秀散文,时间长了,积蓄多了,学生的语言自然丰富了,想象力也会得到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展了想象力。 第二,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再造想象力。阅读教学,特别是那些形象性比较强的课文的阅读教学,为想象力的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阅读是进行再造想象训练的极好途径。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造就创造型的人才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 下一篇:民营经济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培养 学生 想象力 造就 创造型 人才 | 2013-02-20 12:33:1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