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 发展民营经济,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政府制度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政府的制度创新,而政府的制度容纳程度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还存在着约束民营经济发展的行政制度和管理体制。因此,必须从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完善市场竞争制度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健全社会服务系统等方面重构制度体系,创新行政体制,促进民营经济的突破性发展。 一、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需求和完善制度安排需求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障碍,另一方面我国现实中又同时存在着制度供给过剩和制度供给不足的不均衡。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寻求新的治理模式,由地方政府、市场机制和民间商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多元化治理模式,既能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又能满足民营经济的制度需求,也是克服制度供求失衡的管理模式。为此,要着眼于制度供给主体和供给机制的革新,并着眼于地方政府与民营经济、地方政府与民间商会组织以及民间商会组织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协调。 2、民营经济绿色发展问题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多起点较低,其自身环境意识、绿色发展意识较差。为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加强绿色认证等宏观管理上,在加大环保投入帮助民企提高科技水平上,在完善相关立法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其宏观指导作用,同时政府还应推行“绿色外交”,帮助民营经济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3、民营经济发展对政府管理体制的挑战 民营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对政治参与体制的挑战、对市场监管体制的挑战和对行政领导体制的挑战。增强现有政治参与体制对民营企业主的吸纳能力,不断拓宽民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渠道,吸纳优秀的民营企业主成为政府部门的管理人才等,不仅可以减轻行政组织的压力,也能激励民营企业主的社会公众意识。 4、民营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挑战 相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的管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应该创新政府的思维,从而变革其管理模式,除应调整政府经济职能外,还应规范政府行为,降低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考虑到民营经济分散经营的特点,地方政府应该支持建立地方商会,由其处理企业内外关系的维护、市场环境的整治、行业产品价格的制定、竞争行业的规范等,起到民营经济与政府的联络人的角色。 二、地方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和途径 地方政府的管理模式决定民营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状况。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表现出越来越大的活力和对市场的推动力,但事实上,民营经济的发展却呈现出巨大的地区差异。针对这一现象,学者们提出,除了地方经商传统及民众的文化心理等影响因素外,地方政府对于民营经济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才是造成这一差距的最主要原因。 1、地方政府的角色选择与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造就创造型的.. | 下一篇:民间舞蹈在幼儿园教学中探索与反思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民营 经济发展 政府 管理创新 | 2013-02-20 12:32:5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