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聊斋志异》对社会黑暗的揭露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呕心沥血之作,寄托了他的理想和追求,是中国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总结与最后的辉煌,闪耀着奇异的光芒,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件稀世奇珍。它一出世就创造了新的洛阳纸贵的局面。书中有集前人大成的卓越的艺术技巧,精心编织的天机云锦一样的故事。“人无蒲有,人有蒲巧”,令人惊叹。至于其独创的语言,珠玑琳琅、妙趣横生,更是其他文言小说所望尘莫及的。书中有近五百篇作品,内容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对科举制度的血泪控诉,满含浓厚情感;二是对真挚爱情的热烈歌颂;三是对贪官污吏的严厉批判与讽刺及劳动人民对封建吏制的反抗;四是对世俗民风的讽刺。这些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据作者《自志》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笺,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①”他的孙子蒲立德在《聊斋志异跋》中云:“而于耳目所睹记,里巷所流传,同人之籍录,又随笔撰次,而为此书。②”由此可知,小说素材来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采撷或借鉴前人的小说和笔记;二是友人所提供和寄赠;三是作者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我非常喜欢读书中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有现实社会意义的作品,表达了作者不满社会现实,抒发其愤激情怀,有些还表达了作者的生活理想,这正是“谈虚无胜于言时事”。 一.通过荒唐的故事揭露官场腐败、社会黑暗。 作者善于观察社会的深层和人物生活的细节,并从中摄取一些恶和丑的东西,经过集中概括,形成典型人物的性格和典型的故事情节,以此来讽刺社会,痛骂官吏或嘲弄人的品质的恶劣,形成一种很有特色的作品风格。如《郭安》写郭安被李禄杀害,郭父到官府喊冤,县官的判决是判李禄为郭父之子。由此作者又引出另一类似故事:有一个人被杀,其父告到官府,县官判处有妻室的杀人犯给被害者之妻做丈夫,荒唐已极。篇末作者评到:“此等明决,皆是甲榜所为,他途不能也。而陈(前则故事的县官)亦尔尔,何途无才!”看似赞扬二位官员的智断,实质全是反语,蕴含着对科举虚伪、官府腐败的揭露和讽刺。《司训》也是抨击官场腐败,写一聋教官,靠一相好的狐狸为其应对上司,五六年后,狐狸要走了,劝他辞职,可他贪恋官禄,不肯离去,由此出了许多洋相,都求人保下来了。后来一次和大家一齐在考场任事,考试间歇,主考召集众考官饮宴,席间别的教官都从靴中摸出欲为之说情的单子,独他没有,长官指着他的靴子问他有没有什么要说的,这位聋子却以为长官要买他靴中的“房中伪器”(淫器),就说:“有八钱者最佳,下官不敢呈进。”。这个情节的陡转不仅是耳聋现原形,也是官场腐败的大暴露。堂堂的教官,居然将“房中伪器”藏在靴中,“随在求售”,官场、社会风气之恶劣,于此可见一斑。与之相类的还有《盗户》,写一地方“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甚至还包庇盗者,于是诸事者常称冒盗户求,后来一狐被一术士捉入瓶中,在将付烹蒸的时候,狐狸在瓶中大叫:“我盗户也!”,连狐狸都冒充“盗户”,可见这种官场包庇坏人的风气已浸透动物,吏治腐败不堪可以想见。 二.通过悲惨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的荒淫、官场的黑暗。 蒲松龄长期乡居,并一度充当幕僚,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当时吏治的腐败、官吏的贪残、豪强的横暴、民间的疾苦,都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并把这些认识体现在《聊斋志异》的创作 浅谈《聊斋志异》对社会黑暗的揭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 下一篇:浅谈《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塑造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谈 《聊斋志异》 社会 黑暗 揭露 | 2013-02-20 12:40:2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