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雪芹对形似与神似的诠释 一、前言 经过对汉语言文学一段时间的学习,加深了我对中国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不知不觉中我被它吸引,这个专业填补了在自身提高中的漏洞,此专业结业在即, 我选择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以具体作家为例)来检测笨学段的成果,借名家曹雪芹来探讨我对“形似”与“神似”艺术手法的认识。 二、正文中心 首先,我想先说我对“形似”与“神似”区别的认识,“形似”手法主要特点是外部形态逼真,强调表面特征;“神似”抓住事物的鲜明特征,表现其内在的本质;“形似”让人了解外貌;“神似”能给人某种情感。我们在实际对事物的描写中“形似”与“神似”又有着相互的联系。“形似”是写作描写人或物的基础,离开形似,不可能存在“神似”,“神似”又是艺术创作的表现的更高层次。不追求“神似”形象就不鲜明、鲜活,给人的印象就不深,感染力就不强。因而我们在运用描写时,应追求的是“形神兼备”。 正如上段所说的“形似”与“神似”的差异,在曹雪芹的作品中不仅将“形似”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把“神似”手法运用的惟妙惟肖,更将“形似”与“神似”两者融合的近乎完美。 下面我将结合一代名家曹雪芹的伟大名著《红楼梦》中的细节,和大家探讨“形似”与“神似”的艺术创作手法。这部小说把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而写人物又是小说的突出情节的重要部分,首先向大家介绍《红楼梦》中叱咤风云的人物—王熙凤,曹雪芹通过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正当林黛玉和贾母谈到投入、伤心事,王熙凤笑着进来了,不免让刚来到贾府,且做事说话都非常谨慎的林黛玉大吃一惊,心里惊道:这里的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着是谁,这样放诞无礼。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描写常用的一种手法,此处王熙凤的先声夺人,把林黛玉给震住了,作家曹雪芹没从正面描写,却比从正面描写更能让读者,读到他想表达的效果,让读者看到,在主仆分明、等级分明的贾府,竟然还有如此胆大之人。不见其人,却早早的就听到她在门外的笑声,可见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不仅使读者联想她如何会有如此高的地位,如何敢大声笑语,首先把王熙凤进来时的外在神情表现出来了,她是很轻松地笑着,形似用在此处;同时有表现出王熙凤内在之神,在远客面前毫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可见在她内心中贾府中她没什么可怕。 当然作家曹雪芹还从正面描写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正是对王熙凤外貌特征最经典的描写,她是贾琏之妻,首先作为人媳,她在容貌上已经把长辈征服,她的柳眉细腰的外貌,同时揭示了为何她得宠的原因之一,曹雪芹此处把“形似”手法运用的如此恰当,成功描述了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王熙凤,他的这种手法无可质疑,让王熙凤在征服读者的同时,也让贾家老爷们无可挑剔。 对王熙凤外貌惟妙惟肖的描写,在我认为其对作品塑造人物的作用不止上面所阐述的,它对王熙凤一系列的恶行似乎也埋下了伏笔,例如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弄权铁槛寺”仅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待人热情的外表婀娜多姿的体态,恰恰是她在贾府中,做事肆无忌惮的一个 浅谈曹雪芹对形似与神似的诠释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素质在班级管理中的重..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曹雪芹 形似 似的 诠释 | 2013-02-20 12:42:2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