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悖的反封建先驱 ——《狂人日记》主人公形象之我见 本文在比较分析前人对《狂人日记》主人公形象的各种观点后,再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作品描写的背景、作者创作的意图、创作的艺术手法、作者对主人公狂人形象的刻划等方面综合分析,重新审视狂人的形象,并充分肯定了狂人的狂悖的反封先驱形象,以达到还原作者创作的目的。 一、对狂人这一人物形象的不同看法 众所周知,《狂人日记》是鲁迅创造前期的著名作品,而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大家都争论不一,各抒已见,见仁见智,众说纷芸。总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的意见: (一)狂人并不是真正的狂人,而是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只是他周围的人都被统治阶级愚弄得麻木了,反而说他是疯了”。(《呐喊》分析,作者许钦文)。有的说得更明白:“狂人只是封建统治阶级强加给他的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吉林大学编)。是封建统治者对一个“顽强战士”的“诬陷”(《鲁迅作品的分析》,作者朱彤)。 (二)狂人不是一般的狂人,而是一个战士被折磨得发了狂,是发了狂而还没有停止战斗的战士。陆光翟在《新港》上发表的文章持有这种观点。卜林扉也这样认为。(见一九六二年第一期的《文学评论》)。 (三)狂人不但是真狂人,而是还是“普普通通的狂人”。不能说狂人是一个被折磨得发了狂还不停止战斗的战士。他们说,一个真正的战士怎能那么脆弱,那样容易发狂?真发了狂又怎能进行战斗?发了狂还能战斗,病好了为什么反而进封建官场去“候补”——向封建势力妥协呢?他们认为应该把狂人的认识同作者鲁迅的思想水平区别开来,不能看成一回事。((四)狂人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他的“狂”,一方面是由于他具有精神病的某些特征,更重要的却是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趁势的,并且被历史所证明是正确的,只是他说了当时人们所不敢说,或者还没有说的骇人听闻的话。因此,狂人的“狂”不能算真狂,他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中国现代文学自学指导》,李平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张思和在一九六三年第五期发表的《对狂人形象的一点认识》。 对各种看法的评析 对于狂人的评论,虽然众说不一,但相比之下,我更同意第四看法。其余三种或少地都有点牵强,或主观意识太重,他脱离实际之嫌。 首先,认为狂人不是真狂人,而是“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是封建统治者对一个“顽强战士”的“诬陷”。这是不够正确的。因为在作品里没有一处足以证明狂人是反封建战士,在整个小说中只是表现出狂人“狂”的特征,以及狂人用狂人身份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者还未曾说出的吃人现象,虽然这种现象是事实,但也不能足以证明狂人是战士。 与此同时,把作品的主人公与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者思想等同,这明显犯了形而上学的毛病。这种想法也是值得商榷的。虽然作者的思想民主、进步,但作者是通过作品来反映社会问题,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来揭露社会问题,批判社会现象。这是创作手段,绝不能把作品中的主人公等同于作者本人。 其次,认为“狂人不是一般的狂人,而是一个战士被折磨得发了狂,是发了狂还没有 狂悖的反封建先驱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李白的月亮情结 | 下一篇:课改苦乐情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封建 先驱 | 2013-02-22 11:23:3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