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苦乐情——我看基础美术新课程 [内容摘要]:基础美术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及中国美术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基础美术教育应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求、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美术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美术教育已落后于时代的步伐,需要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来实现课程改革是关键。本人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由困惑、学习、实践到取得初步成效,体会到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美术教师要与新的课程同步,就要从多个层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充分认识“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的重大含义。自觉地、积极地、勇于承担起为振兴中华民族培养高素质的国民的使命和天责。 [关键词]:课改 基础(小学)美术 困惑 实验成果 基本素质 [正文]: 基础美术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及中国美术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但也应看到基础美术教育存在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弱处,因而,基础美术要实行改革才能与时俱进。基础美术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主要是通过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来实现。《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美术课程标准》)适应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及时颁发并进行实验,这让参加教学工作时间不长的我有幸逢上难得的课改实验好时机。 一.苦变乐在于学习、实践、总结、提高过程中实现 首次与课改“亲密接触”,我感到困惑,何处改,改什么?况且校领导亲临听课,于是,我按《美术课程标准》及吸收同事的经验谈,硬着头皮,抱着成功的心情,大胆实验。当时上的那堂课是小学一年级的《蓝天白云》,我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学边玩,他们高兴至极,尽情讲话,互相指笑,自我夸奖也夸奖他人的画,有的还在手上画画勾勾,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手、脸、衣服满是颜料。这种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以及杂音多、乱,就是小学生的美术殿堂,是课改实验?我困惑!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并促进理论的升华。带着复杂的困惑心情,我多次通读《美术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21世纪素质教育实施全书》的有关章节等,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小学美术课改培训,听同行老师的课改课,认识到了《美术课程改革》具有的原则性、导向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体现了新的课程观点和教学观。它给美术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也为美术教师的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开发提供了发展空间。《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人的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基础美术课程的改革定位于人的美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合,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围绕人文主题在具有游戏倾向、审美方面的美术活动中学习美术,形成“感知、欣赏、创造、表现、交流、合作、知识、技能”等艺术能力,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自主学习、综合学习、活泼学习、创新学习,造就学生的基础美术素养、审美素养,让他们乐学、爱学、会学,从而形成有益于社会和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育理念的转变,新理论知识的吸收,对新教学模式的认识,转变了我以前的育人观 课改苦乐情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狂悖的反封建先驱 | 下一篇:科学看待犯错的学生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课改 苦乐 | 2013-02-22 11:23:1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