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与白居易诗歌中的同异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可追溯到《诗经》,孔孟的儒家思想铸就了整个现实主义诗歌的主旋律。杜甫、白居易的诗是古代现实主义诗的里程碑,他们的诗歌创作深受孔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奉信孟子的“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直承孔孟子:以“仁义”为本,提倡德治和教化;行“仁政”:人性本善,恻隐之心,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心,乃是本政治的根本,所在他们的诗歌里处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思想,闪烁着“爱民”的光芒。 一、现实主义诗歌的儒家思想 在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进程中,杜、白的诗歌代表着现实主义诗作的最高成就,对后代的现实主义诗人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孔、孟的儒家思想,是以“仁义”为本,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即要实行“以民为本的王道仁政”。他们认为“仁者无敌,保民而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节用爱人”的民本思想。 1、杜甫的诗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赴奉先咏怀》,“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到白居易的诗句“惟歌生民病……句句能必尽规”(《第林》六十八),“愿为马残粟,救此苦饥肠”(《采地黄者》),“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杜陵叟)),无不体现出他们对人民百姓的“仁爱”、“本民”之心。 杜甫的思想始终间儒家思想,并且习惯以“儒生来自命”:如“有儒愁饿死”(《奉赠鲜于京兆》)。“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在盛唐走向崩溃的时候,他还想挽救狂澜于既倒,向往着这样的政治局面:“主将晓逆顺,元它归始终,一朝自罪已,万里长书通,锋镝供助梨,征戌听所从,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君臣节俭足,朝野欢呼同”。忠君爱国是儒家的基本思想,杜甫有时确定“遇忠”到了“每饭不忘君”的地步,他“日夕思朝廷”的精神在“时危思报主”(《江山》)“济时敢爱死”(《岁暮》),“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上是表露无疑的,其博大胸怀,远非愚者所能比拟。还具有“我能剖心血,饮啄慰孤愁。心以当竹食,炯然无外求。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所重王者瑞,敢辞微命休?”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足实令人景仰。 白居易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尝云:“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新制布裘》),政治热情很高。“陛下言劝之际,诏令人间,小有遗阙可肖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初授拾遗书》),性格也“好刚不好柔,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去剑诗》)。还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入情”的政治使命。从而达到“凡直奏密启外,有各方便闻于上者,稍以歌诗导之,意者欲其易入而深试也”(《与杨虞卿书》)。启奏之外,有“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交下和,内外胥悦”的政治目的。为此,在创作他响亮地喊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将儒家传统的文道观成功地用于了诗歌创作。 二、白儒家思想与现实主义诗歌的共同性 杜、白儒家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共同性,表现为“仁家”、“贵民”、“仁政”,他们都遵循孟子“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信条。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表现了忧国爱民,揭露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封建统治者实施 论杜甫与白居易诗歌中的同异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其对幼儿园教.. | 下一篇:论杜甫诗歌中的爱国爱民之情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杜甫 白居易 诗歌 同异 | 2013-02-22 11:29:0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