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合花》中看人性美 --浅谈战争中的人性美 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支委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等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新时期以来,茹志鹃又发表了10多篇小说,随着主题的深化,风格亦有所改变,于清峻中隐含锋芒。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2年2月)、《草原上的小路》(《收获》1979年第3期)、《儿女情》(《上海文学》1980年1月)、《家务事》(《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一支古老的歌》(《文汇增刊》1980年第3期)等。 要研究茹志鹃的作品,首推其短篇小说《百合花》,茹志鹃生活的年代正是跨越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是战争的时期,一个是中国刚刚解放的时期。在战争时代,出现过许许多多著名的作家,他们以写战争中发生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中长施展小说等作品,但茹志鹃却是50年代中少数几个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来描写战争的作家之一。短小斧致的结构与细腻独特的视角浑然而一体,体现出这位女性作家独有的明朗秀丽的风格。这位在1943年参加新四军部队文工团的女作家,对战争的理解别具一格,她似乎并不在意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进退胜败,而是专注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 短篇小说《百合花》写作于1958年初春,正是“反右”斗争的高潮时期,许多作家、知识分子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作家本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里也感受 浅谈《百合花》的艺术特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 | 下一篇:浅论文言文宾语前置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浅谈 《百合花》 艺术 特色 | 2013-02-22 11:45:0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