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小班“做中学”科学活动中概念内化和提升中的运用 [摘 要] 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孩子的认知基础,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让孩子在这基础上总结、组合、提升,从而汲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知识要传授给幼儿,不可避免的与“灌输”相关联。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幼儿被动的接受方式。幼儿接收到的概念往往是苍白、模糊、容易混淆的。 而采用“比较法”为抓手则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主的思维、分辨来发现概念的本质,区别模糊的概念和经验,有效地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是上下互通,生动有个性的。充分发挥了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着想。但我们也要避免无效的、盲目的比较。 [关键词]比较法、做中学、概念、内化、提升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比较法”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现象上的同一和差异一般来说是容易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差异就不那么容易识别。在教学活动中,它将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孩子的认知基础,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让孩子在这基础上总结、组合、提升,从而汲取更多更新的知识、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知识要传授给幼儿,不可避免的与“灌输”相关联。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幼儿被动的接受方式。幼儿接收到的概念往往是苍白、模糊、容易混淆的。 而采用“比较法”为抓手则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自主的思维、分辨来发现概念的本质,区别模糊的概念和经验,有效地主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是上下互通,生动有个性的。充分发挥了幼儿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着想。但我们也要避免无效的、盲目的比较。 一、认知冲突激发幼儿自主的比较 比较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科学概念的真正内化却需要幼儿自主地比较鉴别,这就需要老师找到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幼儿自主的比较学习。 金秋,园内一丛丛的一串红正绽放着娇艳的红色,煞是好看!孩子们每次排队经过花坛,总会被这团红色吸引,还忍不住要伸手摘上几朵。孩子们虽然喜爱一串红,可还未认识过一串红,看来一串红是孩子们一个认知的兴趣点,于是我及时组织幼儿开展一串红的认知活动。 一串红的名字很形象,与花的外形十分贴切,于是我先从一串红的外形入手。我把一串红的外形分解成茎叶和零散的花朵(其中花朵的颜色、花形多样)让孩子自己来拼贴成一串红。 “比较法”在小班“做中学”科学活动中概念内化和提升中的运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内、外美”之我见─论人的形象.. | 下一篇:游戏活动中——利用废旧材料制作..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比较法 小班 中学 科学 活动 概念 内化 提升 运用 | 2013-02-22 12:13:2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