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方法在教学上的应用 [摘 要]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即通过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引发和增强人的行为的内驱力,使人达到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把外部的刺激内化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并且指导和引导行为导向目标。激励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方法。从狭义上讲,激励是在组织环境中激发、指导和维持行为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手段。广义而言,激励的实质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激励方法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具体措施与运作方式,那么,激励作为一种被人们广泛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学艺术,在以激励为原则的基础上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激励 激励方法 创新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显然,激励在教育教学中是一个重要课题。怎样激励学生仍然是教育者们的一个永恒话题。由于现代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的特点。建立了以"学"为主,重视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使到我们教师在思想上、教学上转变以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手段,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形成共学共进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与拔尖的人才。现在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好多学生根本不考虑问题实质,就盲目回答,更有甚者有的同学根本连思考都懒得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不利的,总观现代教学特点,结合教学上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势在必行。但怎样才能够通过运用激励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值得我们教师去总结和探索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确实应从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做起,特别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意识,提高思维效率;要熏陶和培养学生产生和形成创造的意识和欲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的品格,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怕挫折和失败。创新思维可以通过也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和进行培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采用两种激励方法,即直接激励和间接激励。 一、直接激励 直接激励是指教师采用教学语言或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或作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较快进入创新思维的阶段,并产生创新思维成果。具体措施有: 1、在教学中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进行提问。 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有:①判别性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课堂教学中可以出现齐声回答的精神状态和气氛,但对思维活动的要求很低,教师对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易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②叙述性问题。如“是什么?”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根据提问中出现的对象作出正确的完整的叙述性回答,这种回答基本上是教学内容的再现,因此学生都可以通过记忆、背诵而作出正确的回答,教师易于对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作出判断。③述理性问题。如“为什么?”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讲清楚道理、理由,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 浅谈激励方法在教学上的应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家庭对儿童的影响及其教育思考 | 下一篇:浅谈合作学习的效率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激励 方法 教学 应用 | 2013-02-22 14:53:4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