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常规教育中注入人文精神 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显然常规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同时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常规发挥着三种作用:(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还有人认为通过常规培养,将道德教育同幼儿生活紧密结合,常规教育是道德培养的重要手段等等。 但无论如何定义,常规教育都是幼儿园教育内容中永衡的主题,虽然有关常规教育的研究从未间断过,但受传统教育等因素影响,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依然存在限制幼儿过多、过死,缺少对幼儿应有的尊重,忽视幼儿发展规律的种种弊端。我们的老师在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提要求的时候,往往会用简单的、命令似的语气让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虽然幼儿因为你的威严不敢这样、不敢那样,而只能这样。结果,一天下来幼儿也只能在你的指令下进行机械的活动,他们会因为没有了乐趣而倍感局限,甚至会“明知而故犯”的与你作对,表面看是他们顽皮,而实质上孩子是在为自己寻找乐趣,用以满足他们心理上玩的需求。怎样才能使日常规范变为幼儿乐于接受和遵守的规范,让常规教育和培养变得轻松起来呢?在现实中,一个可以套用的、完美的常规教育模式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们只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逐步掌握常规教育的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就是“人文精神”,我的研究体会是可以在常规教育中借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倡导的一种“人文精神”,也称“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精神,其内涵就是尊重人,即尊重幼儿。《纲要》中教育原则中第一条也是尊重幼儿。常规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只有基于尊重幼儿的常规教育才能有效。 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常规教育中注入人文精神的关键是要在日常规范、规则的建立和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培养中做到以尊重幼儿为前提。我认为在常规教育中尊重幼儿,又主要体现在尊重幼儿群体特点和尊重幼儿个性两个方面。 一、常规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群体特点 因为儿童是与成人人格平等的独立的个体。他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同时他们之间又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儿童享有发展权、参与权、受尊重权等等一些基本权利。所以幼儿是一个有着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特殊群体,幼儿园常规的建立和培养,是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必须考虑适合、尊重这一群体的所特有的年龄特点。 1、在常规培养中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常规培养指导策略 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从定义上就不难看出它是要求幼儿个体服从集体的要求和规定,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在反复做和执行常规教育要求的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幼儿做出意志努力的,因此,它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所能做的是将这个过程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它变得轻松、自然。 浅谈在常规教育中注入人文精神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新课标,教师实践着 | 下一篇: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谈在 常规 教育 注入 人文 精神 | 2013-02-22 17:18:1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