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展现教学水平的主要场所,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看过了一阵阵热闹与轰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兴趣激发,引导自主学习,重视主题构建等策略的同时,会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这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生长点,把目光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进行理性地总结和反思,将会直接推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影响因素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不是有效,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的任务,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对高效的追求而出现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含义 数学有效教学应指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指导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学生的情感更为丰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一节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自身的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评价课堂教学应该从观察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进行。观察的重点是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活动过程,这些组织工作的惟一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所以,教师的组织活动不是观察、考评的重点。只有在教师的活动引发了学生的活动以后,只有把教师的活动与学生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测量评价教师的活动才对评价课堂质量有意义;否则,不论教师讲解得如何生动,不论教师展示了多少教育资源,只要它们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都是不必要甚至无价值的。 三、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有学者指出:教学活动是多种因素参与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活动主体(教师、学生)、活动客体(课题或教材)、教学手段。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手段可以看成是内在地规定了教学活动状态空间结构的4个纬度。教学有效性不仅受这些参与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制约。 我们认为从新课程目标要求来看,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五个,即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是:(1)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2)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具体。(3)目标达成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生生世世长相思,无穷无尽两重天.. | 下一篇:如何有效的促进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何在 小学 数学 课堂 实施 有效 教学 | 2013-02-22 17:23:5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