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一、问题提出 人类一面为自己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而兴奋,一面又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担忧。有识之士提出,人类已经走过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过分陶醉于自己征服自然的成就,而忽视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片面追求所谓发展和增长,而忽视了人类为此已付出多大的代价。只有清醒的认识这一点,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而环境教育作为面向年轻一代的保护环境的行动,则具有特别的意义。 由于环境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环境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国家环保局、中宣部和原国家教委于1996年12月颁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各地方也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各种形式的课题计划中,成果也颇多。以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研究为例,近年来常有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章、实践经验总结见于报刊,教育活动设计更不胜举,一度成为幼教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教育实践中的“热”更需要冷静的理论思考。调查发现,当前的幼儿园环境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1)某些教育内容和方法超越了幼儿的理解水平,而使环境教育成为一种灌输或变相灌输。很多生态环境的问题都是宏观的、抽象的,幼儿很难理解。有的教师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试图向幼儿介绍这些抽象的知识,结果造成知识的深度超出幼儿能力之所及。比如:有的教师试图让幼儿理解地球的人口问题,就用“分桔子”的方法让幼儿体验人口的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但要幼儿理解人口问题谈何容易!于是有的幼儿说:“小朋友多了,桔子不够吃,我就不吃了,让给别的小朋友。”还有的幼儿说:“下次买多一点就够了。”令人啼笑皆非。(2)很多教师片面理解环境教育的内涵,把环境教育等同于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教育。很多教师认为,环境教育就是要让幼儿认识当前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知道如何保护环境。但这些内容常常离幼儿的生活实际较远。 我们认为,存在上述的问题,不仅是因为对幼儿的认识和学习特点不了解所致,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如何才能使幼儿园的环境教育真正符合幼儿园的年龄特点?我们的假设是: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应不同于更高年龄阶段的环境教育,即应走出“危机教育”、“责任教育”、“伦理教育”的框框,不必让幼儿去承担成人的责任,而需要从幼儿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幼儿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及其广泛的生态关系,把对环境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为建立和谐的自然观打下基础。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探索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及其和幼儿课程的联系途径,努力构建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体系,并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我们的理论观点。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学的真正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地球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和环境息息相关的,它既受环境的影响,也会给环境造成影响,当代生态学家Woodbuty(1954)曾说,生态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哲学。因为生态学不仅从科学角度总结了自然界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或思维方式。如生态学中所揭示的物种的多样性原理以及同质异形原理实际上反映了一个观点: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又如生态学中揭示了很多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原理,都反映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这一基本哲学观点。 生态学的观点为我们思考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不能拘泥于对环境中孤立的事实的认识,而要给幼儿一个基本的观点——生态的观点,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生态学的思考方式。幼儿具备了这样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对于他将来处理更重要、更复杂的问题是非常有益的。我们不必也不可能向儿童介绍很多抽象的生态知识,但完全可以在各种具体的内容中渗透生态的观点。比如:“鸟”的内容教学,由于幼儿已经了解了各种各样的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鸵鸟生活在沙漠中,丹顶鹤生活在沼泽地,企鹅生活在南极,海鸥生活在海边……体会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试论幼儿园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学校管理决策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 下一篇: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结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园 进行 生态 环境教育 | 2013-02-22 17:30:2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