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幸的人——浅议《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杰出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写的一部文学名著,代表了司汤达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通过于连短暂的生活及其和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联系,广泛深刻地描绘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最后阶段的法国社会矛盾,突出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复辟和资产阶级反复辟的激烈斗争,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和天主教会的反动本质,预示了他们的末日即将来临。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王政复辟时代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形象。特定的历史条件为于连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怎样来认识于连这个人物形象呢? 一、拥有“英雄梦想”的卑微者 一八一四年,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及其所代表的封建阶级,虽然在英、俄、奥等欧洲封建君主国的刺刀庇护下在法国卷土重来,但是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确立的资本关系却再也无法摧毁。一个重要特点:资本主义关系愈来愈深地渗入法国广大农村。 《红与黑》所描写的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生活。复辟制度只能在旧贵族与资产阶级妥协的基础上实现。旧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之间包含某些力量的均衡,但也必然是不稳定的平衡。获得了大部分政权的封建阶级总妄图恢复对国家的绝对统治和昔日的全部特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更野心勃勃。从一八一四年以来这两个阶级以争夺统治权为重心的斗争从未间歇过,一八二四年极端保王党领袖查理十世登台后,斗争更达到你死我活的白热化程度。 在复辟时代,一切都变了,没有财富,没有高贵的出身,就没有出头之日,历史为于连这一代青年设置下的就是这样的共同处境:他们被养育在英雄的时代,却不得不在门第和金钱主宰的时代里生活。我们的主人公于连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退避或者反抗。于连的儿时好友富凯选择了前一条路——退避,他洁身自好,在深山老林里离群索居,单靠卖木柴为生,小商人的生活虽然平淡庸俗,却少做了许多亏心的事。于连却迥然不同,他拒绝象富凯那样生活,因为他追求的不是“保证他生活舒适的碌碌无为”,而是“青年时代的所有英雄的梦想”。他声称“客厅里所有那些人关心的事,有许许多多我都不懂,如果我孤零零地待在这个山里,我在这方面的可怕的无知就多少可以说是不存在了”,“从事圣职的志向不允许他接受”,富凯的建议任什么也不能战胜于连的志向,他决心实现这些英雄的梦想,并和阻碍他达到目的的社会展开斗争。 这个木匠的儿子,精力充沛,富有才能,意志坚强,早在幼年时,思想上即已种下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的种子,成年后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以及对贵族阶级社会进行反抗的精神,他对门第富贵、拥有财富的贵族资产阶级的上流社会深为不满,立志要依靠个人的才能和奋斗来改变自己卑微的社会地位,实现向上爬、发财致富的野心。他爱读书,曾熟读了卢梭等人的著作,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因为在家里是拳头和嘲笑的对象,经常不变的目标。所以他这个十分敏感、不断受辱的人,变得多疑、易怒、嫉妒心重,甚至妒嫉他看到自己被野蛮地剥夺掉的所有那些幸福,特别是变得非常高傲。他狂热地崇拜拿破仑,决心象拿破仑那样凭本事为自己建功立业,然而,于连生不逢时,希望随着一次次的追求在现实 一个不幸的人——浅议《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游戏中涂鸦__快乐中创意 | 下一篇: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一个 不幸 浅议 《红与黑》 于连 形象 | 2013-02-22 19:20:2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