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环境下的一堂物理课”说开去 【摘 要】: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的一堂物理课”说起,围绕着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的误区,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办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误区 如何整合 为迎接市里组织的“IT”节,我们学校通过层层选拔,终于选出了一堂实验性很强的物理课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代表参加此次盛会。学校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因为这将代表我们学校的水平,特别是理化生教研组的老师,更是团结一致,召开全组会议,进行集体备课,然后试课,评课,一环套一环,一点也不马虎。当课堂准备就绪,马上就要参赛了,不知哪位老师从哪得来的消息,说要在电脑室上课,而不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我们的对手是这么做的,我们哪敢怠慢?地点改在了电脑室,结果可想而知。 我至今无法弄懂,本节课的课题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而且有许多仪器简单、操作简便的实验可做,如果能取气体和液体的代表来作为流体做实验,更能全面的说明两者的关系。为什么一定要在电脑室去上一堂如此趣味横生的实验课呢?本来在多媒体教室,老师做了五个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做了四个实验,场地一改,实验都只能减半了。众所周知,电脑室和实验室是有区别的,由于电脑室场地的限制,电脑桌上不能摆水槽等一些稍微占空间大一点的实验器材,老师既不能演示,学生也不能动手,流体就只是能选取气体了,而水就不能作为液体的代表来做实验了,老师们是不是会觉得缺了点什么呢? 我听了这位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试讲的几节课,我觉得真的上得相当不错,无论从课件的制作、课件与课堂的整合,还是学生实验的操作,简直就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人无懈可击。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老师一个一个的演示着,学生一个一个的做着实验,他们通过“用口吹两个乒乓球的中间,看到了两球移向中间”的现象,他们能够理解“气体流速快压强小”的理论;他们也能够通过“用矿泉水瓶挤水冲击水槽里水,而两只小船反而向中间靠拢”的现象,来理解“液体流速快压强小”的理论……从而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流体与压强的关系”。而在电脑室,学生就不能做所准备的四个实验了。另外几个实验只能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一下过程了。但为什么非要在电脑室上不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去询问赛课老师,她对我说:“这是IT节,就应重点体现信息技术啊!”我愕然。后来我觉得我们老师可能走进了一个误区:信息技术手段用得越多课堂质量就越高。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我想就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出现的的几个突出的误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 信息技术的手段用得越多,课的质量就越高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我们老师说得最多的一个话题了。“整合”这个词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带来的新词,我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是没有这个词的。有些教师就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技术改革的"排头兵",用了信息技术才说得上是一堂优质课,不用就不是优质课。这样就导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气力把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从而放弃了对 从“网络环境下的一堂物理课”说开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从《羊脂球》看莫泊桑高超的艺术.. | 下一篇: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网络 环境 一堂 物理 开去 | 2013-02-22 19:44:0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