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些“小捣蛋” ----幼儿不适宜行为管理策略研究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孩子大量的学习经验的获得依赖于对幼儿行为的有效管理。因此,我们常常会觉得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最大的挑战是用何种满意而富有成效的方式来回应和管理儿童的行为。回想自己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在每一届孩子中,总会存在特别的个案,也不断在尝试运用各种管理策略来消除孩子不适宜行为。我发现,不同个体,不同的不适宜行为的发生有其不同的成因,只有在分别找到主要成因后才能使应对策略更有效,在这里节选了几个常见的典型个案,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重组一、 场景1: 班上个名叫哲的小男孩,经常和同伴发生冲突,还爱咬其他小朋友。老师和家长都几乎用尽所有的能想到的办法,但对他来说都无济于事,照旧天天制造“麻烦事件”,有时大到让你惊心动魄,如:拿椅子砸人等。 这一次,他又把一个看上去比他高大得多的小朋友咬哭了。那孩子哭着并向我告状,看看那个孩子被咬得有深深牙印的手臂,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但又想到严厉的批评早在他身上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我又强忍着怒火,转身拉起被咬小朋友的手:“哎呀,伤得太厉害了,差点咬破了。那该有多疼呀!还好没咬破,要是咬破了就得去打预防针了,因为牙齿上有许多细菌、病毒。唉,胳膊都肿起来了,动一下就要疼,就不能玩玩具了,更加不能做游戏了,那该多寂寞呀!”站在旁边的哲听着听着,就低下了头。 场景2: 我一直为哲的过度行为而伤脑筋,因此也引起我对他的更多注意。我发现哲也不是什么都让人烦心,他精力充沛、好奇心特别强,于是我想是否应该让他有点事做。正值春季,自然角种植了不少的植物,还有小蝌蚪等小动物,何不让他来管理自然角。我的提议真的得到了哲的认同。我告诉他要管好自然角首先要理解那些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等,老师也相信哲能让我们的自然角变得更加漂亮和充满生机。我又与他的家长也取得了及时的沟通,希望他们能配合我的工作。在哲的父母亲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掌握了那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及特点。有空余时间他就喜欢跑到自然角看看那些小动物,不时喂些它们喜欢吃的食物,看看哪些植物需要浇水,并及时清理一些杂草。我也抓住时机经常表扬他把自然角里的动植物照顾得非常好,小伙伴们也渐渐地喜欢围着哲问自然角的现象,讨论着他们的发现,有了共同的话题,哲的不适宜行为也渐渐少了。 故事背后 1.不适宜行为的主要成因分析 幼儿不适宜行为管理策略研究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幼儿多元智能理论发展 | 下一篇:用猜想培养学生创造力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 适宜 行为 管理 策略 研究 | 2013-02-22 21:26:5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