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一个与国际体制接轨的历史新阶段,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前的竞争压力将民营企业推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使传统市场的空隙越来越狭小,民营企业将面对的是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世界。市场空间不断伸展,市场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使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边界日趋模糊,企业无论是否走出国门都意味着是站在国际市场大舞台上,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全球性的。在这样严峻的生存竞争压力下,民营企业要突破竞争重围、寻求发展空间、实现自身的二次创业,首先就必须树立“放眼世界、走向国际市场”的全球化发展理念。 尽管我国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规模劣势,但在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多样化市场上,民营企业只要具有技术专业化、产品特色化、层次多元化等优势,同样可以在国际市场中拥有一席立足之地。开放的世界向民营企业展示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民营企业在面对这样一个开放的市场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 一、对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民营企业发展外贸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外贸公司一统天下的格局得到根本改观。1999年,我国政府颁布了有关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外贸进口经营权的试点办法,政策禁烟终于被打破了,民营企业被允许可以自营进出口了。外贸经营权对民营企业的放开有益于民营企业更直接更广泛地参与我国外贸活动,这对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从营造市场经济各主体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来看,民营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与国营企业仍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准人限制、政策性歧视等因素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和非国民待遇,使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相对迟缓。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垄断及准入限制制约了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上主要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是外贸专业公司的行业垄断依旧,主要允许国有资本准入,对外资的进入已开始试点(如在上海浦东已试点设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但对于设立民营专业外贸企业,目前政策上还没有松动的迹象。这种市场准入的限制对于民营企业发展是不公平的,从我国加入WTO、融入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来衡量,这种政策歧视是不符合国际贸易统一规则的,必须加以改革。 2、是民营生产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门槛设得太高。从目前政策规定来看,赋予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一般要求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年进口额100万美元以上。对于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这样的准人条件是太高了,由此也就意味着它们仍无缘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仍必须按原有的方式和途径进出口。准入门槛过高的后果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个民营企业发展外贸的内在需要,压抑了其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民营企业的融资难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我积累占56.3%,向亲友筹资占13.5%,有近80%的经营者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追加资金;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虽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与国有企业的贷款份额相比仍然较低,和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融资难”问题严重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而产生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存在的偏见。由于我国经济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国有商业银行为国有经济服务的理念根深蒂固,贷款中存在“重国有轻民营”的倾向。 2、现存金融体制的制约。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信贷终身负责制”。这使银行信贷人员在投放贷款时十分谨慎,使银行原来承担的部分民营企业信贷业务逐渐萎缩。据统计,全国各项贷 经济全球化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课程改革中教师工作压力的一些思考 | 下一篇:解读《废都》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经济 全球化 民营企业 影响 对策 | 2013-02-22 21:50:0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