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既是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关键,又是衡量学校领导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研究影响我国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相关因素,并探寻科学的对策,是学校管理的客观需要。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1、思想教育工作淡化。不少教师在当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频繁更迭的多种观念和意识的撞击,崇尚党的教育事业的价值观出现了移位。对于这种状况,学校领导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点燃其爱教乐教的热情。然而,不少学校却忽视了这一项工作,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思想教育脱离实际,从而使恶性因素逐渐形成,以致严重地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动力机制太单一。动力是指推动一个人或一个系统去实现目标的力量。在现代管理中有三类基本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但是,不少学校只注重了物质动力的运用,即通过发放奖金等鼓励措施和某些惩罚措施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而忽视了通过思想工作和传递外部的信息来激发教师积极工作的热情。 3、过程管理简单化。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不少学校领导开始注重目标管理的运用。客观上讲,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目标确立后,需要用一整套管理控制的方法去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实现目标,这是管理科学客观要求的。然而,不少学校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单纯强调教师自主地发挥能动作用,而忽视了过程管理中的排忧解难和激发鼓动。这种简单化过程管理的目标管理,容易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虎头蛇尾”的不良现象。 4、行为归因固化。归因就是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或说明的过程。一种是外归因,即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于自身以外的因素,如周围环境、他人作用、某种偶然性等。另一种是内归因,即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自身的因素,如态度、能力或努力等。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成功进行内归因,会使人感到满意和自豪,对失败进行内归因,会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把成功进行外归因,会使人产生气愤和不满,对失败进行外归因,会使人产生惊奇和敌意。然而,当前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习惯于外归因,对教师的工作失误则侧重于内归内,这种做法,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严重抑制了教师积极性的正常发挥。 二、尊重教师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前提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没有全体教师从精神上对我的校长工作的支持,那我在学校里连一天都呆不住。”可见,教师被视为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如果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办好一所学校将是不堪设想的。 从管理要素中可以看到,在人、财、物、事、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诸多要素中,“人”是最基本要素。从管理过程看,就是学校领导通过指挥、组织、协调、检查和评价等管理活动,调动和充分发挥作为管理中介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成为“四有”新人。从这种意义上说,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关键是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教师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本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这就决定其特点是重在引导、激 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非欧几何与欧式几何之别 | 下一篇:论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展望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调动 教师 工作 积极性 | 2013-02-23 10:11:3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