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美的本质 美,是一个多么迷人的字眼,这个字给我们带来的是愉快,是欢乐,是理想,是希望。何谓“美”?如何美?为何美?美的本质是什么,真善美呢?道德美?亦或是艺术美?这是千百年来许多学者所追求和探究的问题。 美在汉语字典中解释为“好看的,令人满意的,与‘丑’相反”。凡是美的事物都必须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有了这种质的规定性,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的事物,人们对美的最初感受只是一定程度上的愉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倾向于把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事和美联系起来。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东西:祖国的壮丽山河,是自然的美,英雄人物高尚的品德,是心灵的美,一场精彩的表演、一件精致的工艺品,是艺术的美...... 1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提出“美是生活”这一著名论断,美能让人感受到快乐,所以对于美的初步概念则是能给人们带来直观和心理上的愉悦的人或事都是属于“美”的范畴。而美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首先,会审美是给美的本质下定义的前提条件,美是通过事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直观上的感觉。因为事物和人物不是一出现就是“美”的,这需要自身具备美的条件,而人们通过思维去赋于它们美,人们是客观存在的,是美赖以构成的客观因素,而美正是被人们的思维反映出来的对象。一般来说,美丽是指外表的装饰,奢华,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程度比昔日高出许多!。原来审美是精神饥渴者的诗意表达,比如,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提出了“美在理念”;亚里斯多德认为“美在形式”, 孔子认为“美在和谐”;孟子提出了“充实之谓美”等,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美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物质富裕的生活象征而存在了,而美现在也已是大众在日常范围内对于物质满足的快乐想象,越是能够直接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有关的对象,也就越能够唤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想象力,美也就从理想精神的高峰降回到了人世生活的享受中,成了大众利益的浪漫外观,审美摆脱了理想精神的束缚,人们也无需为自已沉湎在世俗享乐中而感到惭愧,使得人们在享乐过程中巧妙地确认着每一个人或事物存在的美,让人有着轻松和惬意的快感。而有时往往也可以从对个人或事物的审美,而看到个人或事物所要体现的本质,比如现代文学史中曹禺的话剧《雷雨》中蘩漪的角色,她给观众的是脸色苍白,沉静忧郁,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望的外形特征,有人评论说: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是在她的”不可爱“处。只要细心的品味,不难觉察作者是带着极大的怜悯和尊敬赞美蘩漪,赞美她“2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这无疑是作者的发现,这个美的发现体现了作家崇高的审美理想,表明了作者对压抑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行为深恶痛绝。 从以上看来,人的审美也就是事物除给予了人们美的感受,也给予了人们深刻的体会,通过对审美的要求的普遍,审美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利益和标准外,还是一种生活形式和生活的直接动力,比如一幅画,一个人,一处风景,只要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既是给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所以可以说美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美的本质不能离开审美,如果离开了审美的主体,审美的环境,那事物就没有所谓的美或不美了。 其次,美的本质也可以说是艺术上的美,既是艺术境界,而艺术境界主于美,这是人生在世的一种存在的方式,美的境界正是人生所追求的,而我们中国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是如此的浓烈,艺术化的美是很多人的人生目标,在中国文人那里表现的非常突出,特别是中国文人在穷困的环境和悲惨的遭遇下有着不同的理想追求,实际上都是对完美的追求,这个传统也在当代中国人身上有所体现,比如沈从文的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他的小说如终表现出他的“3忧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艺术追求,更 浅论美的本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论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 | 下一篇:企业监管着的道德风险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美的 本质 | 2013-02-25 15:38:1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