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创作于1925年,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小说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婚姻的悲剧。他们由自由恋爱而结合,但一年后又分离了。子君忧郁而死,涓生也痛悔不已。我相信,子君的惨死和涓生的忏悔,曾经深深震撼过许多人的心。那么,产生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从客观上看,妇女解放的不彻底以及妇女经济的不独立是他们爱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子君生活在时代的变革中,当时“五四”运动的狂飙席卷全国,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子君是一个由多种社会因素塑成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典型,是一个受到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性。她所接受的主要是个性解放思想。涓生给她谈的诸如家庭专制、打破旧习惯、男女平等、易卜生、娜拉等内容,主要就是个性解放,个性解放成为她争取婚姻自主的思想武器、她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确实可以说是五四后中国女性个性觉醒的宣言。但是,子君是从肤浅的意义上接受个性解放思想的。她的奋斗目标只是婚姻自主,反对封建势力对自己婚姻的干涉、束缚。在婚姻自主的目标实现后,她就心安理得地做起家庭主妇来,以小家庭为唯一天地,把操持家务作为人生意义的全部内容,而没有了新的理想和追求。甘心情愿把自己封闭起来沦为丈夫的女佣,“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成子君的功业”,“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部忘掉了”,“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婚前勇敢和无畏的她已荡然无存。“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但个性解放的爱情小舟,是经不起风浪的。没有整个社会的改革、解放,恋爱婚姻问题是不能真正解决的。个性解放思想是无法抵抗社会的压迫的,这注定了她最后悲惨的结局。 另外,在当时,五四新潮虽从某些方面大大冲击了旧的势力和习俗,但在实质性的经济问题上表现的很软弱。家庭里仍然是男子谋职求业挣钱,女的操持家务花钱,这样,家庭主动权就掌握在男子手中,可以说他们是维持一个家庭的支柱,是财富的来源。所以,他们有则家有,他们无则家无,而妇女犹如一个依附物,全靠男人养活。当男人有钱有势时,妇女变为可有,而一旦男子不得自顾,女人就变为可无。这样看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由于政治上没有权利,经济上没有地位,女人就生活在可有可无之间。即使像子君那样,做了一些带有政治意味的反抗,而不能从经济上谋取彻底的解放,不能独立自主,最后也不会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旧势力的魔掌,以至于被自私自利残酷绝情的涓生,像抛弃一个包袱一样给甩掉了。 试想如果子君也有一份职业,得到一份报酬,他们二人共同支撑一个家庭,那么在涓生失业后,还有子君的经济来源,自私自利的涓生就不会认为“我一个人,生活是容易的,现在,大半倒是为了她”,也不会对子君说出不爱她了之类的话。 另外,如果子君有一份工作,有自己的追求与事业,不满足于做涓生太太,也就不会因精神空虚而变得思想狭隘,以至于与小官太太争吵暗斗,由一个勇敢的新时代的女性变成庸庸碌碌的家庭奴隶。 子君的这些个性特点,与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子君的爱情悲剧显示了个性解放的巨大局限性。她的爱情悲剧地说明了只有进行社会革命,在社会解放的前提下,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是人格独立的必要前提,个人的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物质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格独立。而人格独立也只有在彻底的个性解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子君的爱情悲剧说明,没有经济独立,妇女解放就如同空中楼阁,迟早是要倒塌的。而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单枪匹马同整个封建势力进行斗争,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试论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试论王维山水、景物诗中的绘画美 | 下一篇:试论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与问题及..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爱情 悲剧 | 2013-02-26 13:25:3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