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的组织冲突与管理 学校是一个人员多、部门多的组织,学校管理也非常复杂,涉及到许多个人和部门。要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彼此必须通力合作、互相帮助、相互支持,形成有战斗力的集体。可是,实际工作中,一个令管理者头痛的问题往往是出现在学校内部,部门之间,个人与部门之间,个体之间的不合作和相互矛盾引发各种冲突。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冲突呢? 一、组织冲突的涵义与特点 冲突是由于观点的分歧、利益的不一致而引起的不协调的对抗的行为。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际关系层次多,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把学校范围内的冲突统称为组织冲突。它表现为学校组织成员之间,成员与组织之间,组织的不同团体之间,由于利益和认识上的不一致,彼此进行争夺、对抗的活动。 冲突的作用可能是破坏性,的确也可能是建设性的,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对它实施管理呢?为此,首先应该分清冲突的类型及特点。 校长要对学校组织冲突进行处理,首先要诊断分析,弄清情况,才可能对症下药。任何冲突的对立面都存在着合作和独断的意识,表现为合作性(指一方希望满足对方利益的程度)。和独断性(指一方希望满足自身利益的程度),用独断性和合作性两个维度可以把冲突描述成五种典型的类型。 1.——竞争型的冲突,特点是高独断性——低合作性。冲突各方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分歧,都有击败对方而获胜的心理。如,学校评职称,当指标只有一个,而同时有三个教师符合条件,他们互不相让,纷纷采取行动攻击对方,这样就形成了对抗性的竞争型冲突。 2.——回避型冲突,特点是非独断性——非合作性。双方并不是为了某种利益之争,而是由于各自性格不一。思维方式不一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不同,或者由于情绪不好时引起的意外的对立行为。如,学校领导强调:“学校一切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后勤工作要为教学服务,要树立服务意识。”结果后勤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是领导看不起自己,从而产生不满的情绪和消极的举措。 3.——和解型冲突,特点是高合作性——低独断性。是由于关心对方而被对方误解所引起的冲突。如,评公开课,某教师给主讲者提出了改进意见,而被认为不给面子,居心不良。又如,教师给校长建设性意见而被认为目无尊长,视为异己。 4.——分摊型冲突,其特点是中合作性——中独断性。冲突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本来相互合作可以产生都满意的效果,但由于缺乏沟通,各自采取不同的手段。争抢有利的条件,从而引发冲突。如,一个班的两个科任教师为抢占同一节自习课而发生争执。 5.——合作型冲突,特点是高合作性——高独断性。是为了共同的利益,实现组织的目标,但由于认识的不一致,行动的不统一所引起的冲突。如,学校在拟订计划时,两位副校长由于年龄差距很大,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的方案不一致,并且都认为自己的是最佳方案,各执已见,从而发生争执。 二、组织冲突的形成 学校内部只要有了不一致的观念、不一致的活动就有冲突的存在。那么又是什么因素造成观念、活动不一致呢?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不够明确具体,因而引起纠纷。有些学校学期快结束了,可是《学校工作计划》还不见踪影,试想这样的学校能有统一的行动吗? 第二、上下级或部门之间在权力与控制等问题上发生矛盾。学校组织中经常出现下级违抗上级命令,自行其事,不服从统一安排造成秩序混乱;管理者越级指挥,让教师无所适从;部门之间职责界线划分太绝对,造成管理上的空档。 学校中的组织冲突与管理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严重违约与一般违约关系辨析 | 下一篇:学习――网络学习及教师素养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校 组织 冲突 管理 | 2013-02-26 13:50:4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