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学”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摘 要] 浅谈在“玩中学”孩子思维的发展的培养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必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发展其创造力。我们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主要着眼于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使幼儿接受一些创造活动的熏陶,产生一些最初的创造意识。 [关键词]兴趣 做做玩玩 积极思维 大胆创造 在幼教岗位工作了多年,我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能干。老师们也常在议论,“这些孩子真调皮,哎,调皮归调皮但是学本领可灵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能干呢?我发现这些孩子喜欢“做做玩玩”,“做做玩玩”深受孩子的喜爱,并能使孩子展开富有创造精神的活动。“做做玩玩”的材料五花八门,方法多种多样:一张纸,一个盒子,一片树叶都能使孩子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做做”、“玩玩”中去。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又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挖掘“做做玩玩”活动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对于培养幼儿的“心灵手巧”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做做玩玩”的活动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为幼儿创设求异创造的物质环境,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让幼儿在观察、思考、选择、裁剪材料中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做做玩玩”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许许多多的废旧物品都可以成制作玩具的材料,每种材料都有与众不同的性质、特点,怎样引导幼儿去发现并利用材料的特征来完成一件令人叫绝的作品呢?经过仔细地观察、探索,我发现让幼儿学会制作一种物品,应不急于告诉孩子们制作的方法步骤,而应让孩子先观察范例,看看这个作品是什么材料做的,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成为作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从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如我曾上过一节“有趣的面具”,我呢,首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范例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得出“用厚纸板、碗面盒、塑料袋做出来的”的结论后,再让幼儿思考面具中各种动物的五官各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该怎么制作,孩子们经过仔细观察,自由讨论后,就很顺利地掌握制作动物面具的要领,为展开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2、让孩子学会制作的基本方法,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如在“有趣的面具”的制作活动中,我出示的范例是小白兔、猪、小花猫,而孩子们的作品却是老虎、熊、小狗、狐狸……等等丰富多彩,虽然他们制作的面具中动物的五官没有多大的变化,却也在老师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出创造性结果,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我对那些只要做出来的跟老师不一样,有体现创造性的孩子大加赞赏,培养他们独立创作的习惯。 3、用丰富多彩的范例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美,进而创造性地表现美。 传统的教学活动总是先出示一个范例,再根据范例逐步示范讲解,这可能有助天孩子们对该作品的技能的掌握,但就培养创造性而言,丰富多彩的范例更可以使幼儿充分感受美,积累感性经验,并从中感受到更广阔的启发。此外,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种范例,也有助于能力水平不同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制作,完成各具特色的作品,玩起来也特别开心。如我在原先的教学准备中准备了三四个面具的范例,是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的制作方法做成的,如碗面盒做兔子的脸,用腊光纸剪成兔子的五官,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兔子就出现了。结果孩子们看了大受启发,积极主动地想做出跟老师不一样而且比老师做的更有创意的面具,从而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4、提供未经加工的操作材料,注意帮助幼儿跨越创造过程的障碍。 在“玩中学”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 | 下一篇: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实践对策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中学 发展 幼儿 思维 能力 | 2013-02-26 14:33:4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