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工作中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就是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制定总体目标,然后将其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它是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综合“科学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学校目标管理具有:强调自我,自控管理:强调成果,绩效管理;强调系统,整体管理三个特点。学校实施目标管理分三个阶段,即:确定目标、实施目标、测评成效。目标管理在学校中的应用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完善和巩固责任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它也有一定的缺限,如目标体系难以确定:容易忽视常规管理,产生短期行为;固定目标体系容易疆化,不利于适应环境变化等。我们在运用目标管理模式时,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求得最佳效果。 目标管理就是管理者各组织成员共同制定总体目标,然后将其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 目标管理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使用的。德鲁克在该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一个组织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特定目标,则这个领域必然会被忽视”。他在分析目标的作用时指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组织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此,他提出了目标管理的实践性主张。八十年代以来,目标管理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的重视,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更深入的研究。 一、目标管理理论的形成历程 目标管理模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当代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要求。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弗雷得里克·泰罗等人提出了科学管理模式,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中心是工作管理。在作业管理方面一是标准化管理,即作业方法标准化,作业工具标准化,作业定额标准化;二是科学挑选和培训工人;三是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在组织管理方面,实行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实行职能组织制,实行例外管理。但泰罗的科学管理也有局限性。列宁曾一分为二地作过这样的评价:“泰罗制--也同资本主义其它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动作,制定最准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监督制等。”①科学管理模式,虽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它由于增加了劳动强度和强化劳动监督而遭到员工的激烈反抗,劳资之间的矛盾加剧。 论学校工作中的目标管理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医患纠纷的有关法律问题 | 下一篇:论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校 工作 目标管理 | 2013-03-01 10:30:00【返回顶部】 |